当代语境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12-07张小玲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张小玲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共同形成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当代语境要求我国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实际调研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具有巨大的传承意义,在我国文化事业的推进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现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民间工艺品受到严重的冲击。贵州地处西部,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因素,大量年轻人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造成了大范围的传统手工技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这种状况还在继续。刺绣、雕刻、陶艺、银饰等技艺已经出现了断层现象,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民间艺术,认识其价值和地位,正是当前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一、在当代语境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内涵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在当代语境下全面加强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充分尊重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切实支持,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文化事业建设上的决心和毅力。
在当代语境下实现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深入挖掘手工艺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实践调研获知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类型和艺术特点,并在我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展现我国的独特文化魅力和艺术品格,丰富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随着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文化时代和全球化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传承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将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二、在当代语境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对策
(一)拓展发展范围
在当代语境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发展的局限之一是发展范围的局限,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环境的限制,导致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和世界上被广泛得知。基于此,在当代语境下要想实现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必须拓展发展范围,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相关文化部门和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保护部门可以将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与校园教育相结合。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后继人选,基于此,可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合理融入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教育内容。例如,可在高等教育中添加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选修课程,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能够在传承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会,感知创作过程并获得乐趣及成就感,逐步具备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基础。加深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感情和理解。另外,还可以“多彩校园·闪亮青春”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贵州少数民族手工艺大赛,通过前期网络投票,对优秀手工艺作品进行评选,根据高校联席专家评审团一致决议,推选出优秀作品入围省级总决赛,最终由大赛组委会按照综合线上竞赛单元投票成绩和现场决赛总成绩,评选出大赛前三名。
(二)加强文化宣传
实现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更能够满足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需求。可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力度,进一步彰显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文化优势和地域特色,以下将对其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了民族旅游项目,有效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在民族旅游项目中添加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宣传内容。现以“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以贵州省黔东县南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为例。近年来,石桥村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法国洛泽尔省乡村旅游合作项目示范基地、贵州省第21个重点示范旅游景区、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桥白皮纸制作技法是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之一,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其制作方法完全传承自古代手工纸,故又称为石桥古法造纸,其纸品被称为石桥古纸,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石桥古法手工造纸是石桥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代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工艺保存传承完好,被称为我国现存的“活化石”,故石桥村还被称为“中国国纸之乡”,目前主要有四大类产品:一是书纸画系列;二是迎春构皮苗纸系列;三是特种手工纸系列;四是传统白皮纸。白皮纸成为贵州茅台酒厂包装用纸。其迎春纸系列成为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指定用纸。 基于此,丹寨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引导游客体验贵州石桥白皮纸制作技法的操作流程,让其获知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独特技法以及艺术造诣,扩大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推广范围,加强宣传效果,实现长期发展和有效传承。
(三)开展有效扶持
文化事业的长期建设和文化传承工作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可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支持。
就政策方面而言,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探寻贵州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分析其传承内涵和传承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设定相关保护标准,精细化制定保护内容,为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打好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基础。
就资金方面而言,可联合当地的旅游部门和基础企业,拨付部分资金对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进行支持,提供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的相关用具和设施,强化发展动力,降低传承难度。例如,在贵州蜡染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可结合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联合文化保护部门,拨付部分资金,建立贵州蜡染传承组织,负责教授和推广传统蜡染工艺。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语境下,促进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的重视,可通过拓展发展范围、加强文化宣传、开展有效扶持,进一步增强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动力。提高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和保护,是当前各级政府重要的一项工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了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政府的导向性,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相信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在国家及政府的大力保护与支持下,一定能发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