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长资源,有效推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效
2020-12-07马子涵
马子涵
(江苏省新沂市妇联幼儿园,江苏 新沂 221400)
一、“家园互助”模式发挥家长作用
家长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幼儿进入幼儿园,很多家长就会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结束了,将幼儿的教育责任交给了幼儿园。而通过“家园互助”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利用家长和幼儿园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帮助家长与幼儿园形成统一的德育教育理念、统一的的德育教育目标和统一的德育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从而在和谐融洽的氛围内,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助教1+1”、“一日餐食管理员”等活动,由家长入园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助教和生活管理员的角色,由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帮助幼儿与家长在幼儿的德育教育中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向,从而将家庭德育教育与幼儿园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落地;又如,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幼儿园提供一些参与德育活动的机会,如学习披萨、汉堡的制作方法、体验科技馆的引导员、消防安全宣传员等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家长与教师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知识,如在参与活动中应遵守秩序,按照规则参与活动;了解消防安全,树立安全意识,学习防火知识;渗透科学意识,培养科学兴趣等,借助家长自愿而开展的趣味实践活动,为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形式,以家园共育提升德育教学水平。
二、“亲子互动”模式促进德育教育转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能够给幼儿提供的高质量的陪伴、关爱、温暖,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和与人相处的模式,这些都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幼儿形成价值观念、社交能力、德行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和依据。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与家长分离实现独立的第一步,但尽管是幼儿进入了幼儿园,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互动仍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很多家长在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在家庭中常常是家长玩手机、孩子自己玩这样的模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德育教育在家庭中的转化极为不利。而通过“亲子互动”模式,幼儿园可以与家长联合举行一些丰富的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提升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情感联系,打造和谐的家园共育氛围,还可以在亲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社会交往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幼儿德育教育与德行培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形式。
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快乐亲子一日游”的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园一同带领幼儿外出郊游踏青、野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为家长和孩子提供针对的亲子共处时光,并由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承担组织、服务、秩序维护、安全保护等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为幼儿提供与家长亲密相处的时光,加强彼此间的亲子联系,同时在活动中增强家长和幼儿的责任意识,促进德育成果转化。
三、“主题活动”模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开展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应当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借助游戏活动,趣味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德育教育的兴趣。而幼儿园可以充分与家长合作,开展趣味的活动,增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水平。
例如,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是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民族认同感,帮助幼儿了解风土民俗,提高认知能力,形成社会交往礼仪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制作传统节日的美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活动当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借助家长丰富的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幼儿带来更加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
结束语:
幼儿的习惯、性格、能力形成不是一方努力的结果,而是要结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力量,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贡献双方力量,集二者之力打造1+1>2的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充分借助家长的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增进亲子关系,集家园之力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幼儿早期教育打下坚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