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020-12-07
(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九年制学校,贵州 铜仁 555100)
因化学学科自身持有理论较强的特殊性质,当教师在课堂中始终采用单一化教学方法,向学生机械灌输大量概念、定理知识,会让学生逐渐产生乏味、厌倦心理,导致其学习成效提升缓慢。而教师将情境搭建教学方式渗透于正式教学中,可让贴近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授课场景吸引学生注意,迸发教学活力。调动学生化学知识求知兴趣,营造出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此间不知不觉接受、消化教材知识。主动置身于化学理论知识探究中,潜移默化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
教师应出于学生视角考量,设计出靠近其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不仅可增添学生学习熟悉感,让其快速进入高质量学习状态中,强化知识消化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真切感知到化学知识融入于生活中各个领域,树立学生学以致用意识。
如“金属性质”相关教学课程中,教师可选用学生身边较为常见的铁质笔盒与家庭生活中的铝制水壶作为教学实例,为学生自然引出知识点。教师可向学生抛出“结合有限生活经验,比较判断二者耐用程度。”运用口头表扬或适当实质奖励,唤醒学生特有的竞争意识,激励其踊跃发言。实现场景打造,增添课堂氛围自主性;随后,在得到学生讨论出的铝制水壶耐久度更高的结论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剖析此结论的专业性成因。思考铝物质与氧气气体间存在怎样的密切联系,为后续正式教学奠定良好的学生状态、课堂氛围基础[1]。
二、实践实验情境搭建
保障学生化学学科优质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应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强调实践实验对学生透彻了解知识点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自尝试动手操作实验流程中自行印证、检验理论观点,加深知识理解,继而对学习内容形成较牢固的连锁记忆,多维度深化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以“燃烧”有关知识点授课中,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邀请学生参与“酒精溶液”实验,完成实验情境创设。在点燃浸泡酒精溶液的手帕后,组织学生多方位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手帕主体并未燃烧,而是酒精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另外,为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教师可轮流让学生亲自操作“点燃”动作,促使学生全身心沉浸于趣味性实验中。并在实验过程中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化学知识,加强其对未知现象、领域、知识的挖掘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乐趣,产生化学知识学习主观动力[2]。
三、德育情感情境构造
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应深入各级校园、学科教学中,协助学生在收获知识储蓄的同时,增长个人道德素养,担负起当代学生该勇敢承担起的社会建设重任。而在初中化学学科的执教中也应如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传递德育思想,塑造其健康品质品德。
例如在“水”相关知识的执教课程中,教师为快速建立学生感兴趣的聚焦点,首先,可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瀑布、河流、湖泊等优美景色。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其自主融入教师精心搭建的现代化教学情境中;其次,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若离开了水资源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留足互相点拨、讨论时间,锻炼学生总结能力;最后,在逐一收集到小组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向学生归纳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节约用水”对社会秩序的现实意义,达成情感教学情境构建的授课任务,并指导学生节省水资源的具体办法。在学生具备这样的感情前提后,教师再对其传授当堂核心知识难点,将会实现高效教学[3]。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转变执教观念。摒弃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应强调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纯熟掌握,而需将培养学生化学专业探究兴趣、提高其核心素养设定为授课着重点,锻炼学生独自思考、总结问题能力。鉴于此,教师可将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措施自然引进到教学活动中,根据课堂现有设备资源、课本内容、学生整体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等各项现况,科学设计教学情境。迎合学生当前兴趣方向,使其增长学习热情,自主跟随教学授课思路。跨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筑牢其初中化学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