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分析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市场输入更多人才,为学生未来更好就业与创业提供保障。基于此,在很多高职院校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与关键,促使学生可以掌握不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实现学生未来更好创业与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作出调整与优化,确保可以符合市发展实际情况。所以,本文将针对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对于“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必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1)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体育发展一定转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使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对不同数据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合理教育体系,而且对于下一步工作实际发展能够进行正确引导。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很多老师对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造成忽视。这使得老师以及学校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工作情况没有正确认识与了解,为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一定影响。(2)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上文说到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为社会市场输入更多人才。只有将理论与实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得未来学生职业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完善,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实际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被分为很多不同模式,比如,专业+创业模式、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分级递进模式等。专业+创业模式主要是将学生实际学习专业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之前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具备较强创业能力与创新思维的专业型人才[1]。利用创新创业训练,使得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增强。导师+项目+团队模式主要是指,专业教师要将科研题目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兴趣爱好,选择导师以及项目内容。导师积极组织创业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

从目前大学生创业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为了更好生活,改变如今的物质状况,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进行分析与考虑,所以,创新创业理念以及思想意识,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因此,在实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中,要围绕促使大学生可以意识到,自主创业不仅是更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率,能够促进社会更好发展,从而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必须要围绕此类内容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教育效果。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很多政策,这也促使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用于投入创业浪潮中[2]。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盲目性,或者是因为动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创业失败。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如果没有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创业人格,那么学生未来创业会受到很大影响。基于此,在实际教育开展中,可以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形成良好心态。尽管在未来创业中面临困难,也能够积极应对,将各类问题更好解决。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达到更好教育效果,可以将创新创业相关内容融入到必修课程中。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可以看出,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真正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很多学生也表示,希望能够接收更多创新创业知识。在此背景下,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融入到现有课程体系中。而且创新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工作,而是需要在一朝一夕中完成。基于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分阶段完成。比如,在学生大一阶段中,可以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以及与创新精神作为重点[3]。使得学生冒险精神以及责任心可以得到提升,为学生后续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对于大二学生,可以将掌握更多创新创业作为重点,向学生分享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市场营销技能以及管理技能等。在大三时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做好学生引导工作,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监督与管理,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给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及时进行完善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与市场发展趋势展开,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生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