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中学,江西 九江 332020)

初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的黄金时期,为了行之有效地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然而,当前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思想道德课堂的形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的,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早已不再适用当今时代德育教育工作,并且有时会对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推动产生负面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对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的论述[1]。

一、改变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理念

要想行之有效地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老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理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现代社会下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深刻研究当代德育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以此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引导初中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进而为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夯实的基础。具体来说,班主任老师要重视与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三个方面的联系,并随时保持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确保自身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初中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这样一来,不仅班主任老师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初中生自身身心发展的情况,也能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更深入的了解、关注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这样一来,班主任老师就能在与学生家长和学校有效沟通下,通过对学生家长的科学指导和对学校的有效建议,解决初中生已出现的问题、预防初中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最终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

二、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全面普及和深入发展,各大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学校和班主任老师为了有效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状况,立足本校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面对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突破点展开与初中生的交流。具体来说,在德育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首先要通过日常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观察,了解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普遍发展水平,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潜移默化的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对社会或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初步效果[3]。

例如,在课件休息的十几分钟内,老师可以通过监控录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然后在开展课堂教育时发现的问题,举一些恰当的例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样对于全体同学来说也会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效果。当然,针对在校外观察到的学生的一些情况,像礼让老弱病残这种行为,也可以在课堂上点明提出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当事人,还可以促进其他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遵守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

三、给予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老师必须从给予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开始,在校园生活中无限发挥初中生主体地位的优势。我们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为主,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青春期的影响,性格各异,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基于相应的一对一德育引导,与此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展开不同的实践活动,如主动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替爸妈分担一些家务等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此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项依赖于课堂讲授就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一项工作,只有当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实际日常生活中时,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为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班主任老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仅以自身多年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经验出发,结合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对策理论文献的阅读,提出了一些建议,实际上,如果从不同角度考虑,以及涉及到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或男女学生之间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对提高初中班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并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基于此,针对这个课题仍有待于我们初中班主任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因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会对初中生三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初中生未来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初中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或教育中与学生实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对德育教育这项课程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初中班主任老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