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讨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说,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高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文件,对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予以法律规范;从政策层面上来说,自2011 年起,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制订和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给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虽然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仍然有少数高校教师,惘顾师德师风的严格要求,做出德不配位的言行,与公众对教师形象的刻板印象相差甚远,尤其在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助推下,越发引起社会关注。

当前高校教师失德的表现主要有:理想信念缺失,违反政治纪律;学术不端,违反学术规范;治学不严,缺乏敬业精神;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作风败坏,道德沦丧;违反法律法规等。近年来高校教师失德案例也频频见于媒体,如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雷某学术不端问题,郑州科技学院辅导员叶某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问题,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成某违反政治纪律问题,电子科技大学郑某发表错误言论问题,黑龙江大学教师胡某收取学生考前辅导费用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某辱骂学生问题,四川音乐学院原书记柴某永柏收贿索贿问题,湖北大学梁某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多次发布、转发“涉日”“涉港”等错误言论等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高校教师失德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失德的当事人虽然已受到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或纪律处分,但也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声誉。不仅使高校教师的威信下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遭到质疑,也危害了社会风气。

高校教师失德行为虽是少数人,但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8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高校要做好预防宣传,层层落实责任,根据这个指导意见,多数高校对失德教师也都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对高校师德失范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 “一票否决”,甚至停止教学资格等,各高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高校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忠诚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理想信念为精神之“钙”,有没有坚定的理念信念,这关系到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中,把“有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高校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在提升自身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促整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校各部门应把警示教育纳入重要的工作布署,用近年来高校出现的教师失德案例或身边人、身边事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影片,开展道德课堂、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深刻剖析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思想认识问题及行为不正的动机,澄清思想认识,让广大教师们做到受警醒、讲政治,守规矩,不跨越道德纪律红线,同时做到及时提醒,有苗头性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达到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效果,进一步提升高校老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道德引领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具有根本保证作用,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的力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互联网+党建”等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开展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与先进模范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运用新媒体,加大对身边事、身边人的宣传力度,进行广泛宣传,使党员教师真正成为党务和业务都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形成良好的弘扬师德师风舆论氛围,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建功立业。

四、重视教师心理健康调适

提到高校心理健康,很多人认为只有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只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恕不知,当前高校教师当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当前高校教师角色是多重的,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成为模范表率,还要充当代理家长;在工作上有来自科研课题、职称评定、竞争上岗、人际关系等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些教师在喜欢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对学生发怒等;在执教过程中不积极,没有责任心,产生职业倦怠;不愿与其他师生交流,人际关系紧张,幸福感低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心理健康有关,应该引起重视。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技巧;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团结、平等、民主的教学、工作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活动,减缓压力,增加愉悦感,等等,使教师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与压力,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高校的师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并建立科学的师德考评制度予以保障实施,高尚的道德情操加上丰富的学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最终才能真正的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