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的研究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江西 九江 330304)

我国社会不断在发展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要求也逐渐提升,对此,我国针对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类型推出新课程改革内容,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1]。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小学生的心智与年龄都处于发展阶段,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或者同学之间共同探讨[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认识钟表》一课,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例如学校八点半上课,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早上七点起床,教师可以将钟表的指针调到学生起床的时间,并为学生播放起床相关的视频内容,视频内容中可以以起床晚了十分钟为例,将钟表的指针调到七点十分的位置。教师让学生细心观看视频内容,将视频内容中的钟表与课堂中钟表七点的位置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都是起床上学的时间,为什么两个钟表的指针位置不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在情境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更为专注,对视频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发。学生就会主动对教师提出提问,为什么都是上学的时间钟表的指针却不一样?教师可以回答学生,因为视频中的小明晚起了十分钟,学生会在趣味性教学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更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思维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过于严厉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与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3]。对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将课堂主体的位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知识内容。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当学生鼓起勇气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用肯定的眼神对学生进行鼓励,之后耐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技巧。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由发言课堂,学生能够随时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与看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自己对知识中的疑惑与问题,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共同交流与帮助,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内容与其他科目的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与学习。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产生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生活化知识对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问题意识得以提升,更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学习与了解,之后将学生的文具用品标上不同的价格,学生可以进行情景演练,用人民币实际地对文具用品进行购买,学生在买东西的演练过程中会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有所了解,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场合能够使用到人民币,学生会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超市、饭店、菜场等等地点,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之后,还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探索意识与问题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结束语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两次教学就能达到的,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并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