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创新
2020-12-07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日臻完善,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就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课程来完成,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更多思政教育的内容,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更多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技术,还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2]。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其他教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环节融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以构建全课程与人格局为基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高职院校应该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其往往具有独立性,并不与其他学科融合。现代思政教育应该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把控和加强,拓展思政教育的范围,让各科教师都开始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坚持全面、立体、创新的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思政课程变为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浸润作用,并将其与知识教学中的价值引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通识课、专业课等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符合课程思想和政治要求并具有专业知识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学生缺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考试进行招生的,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文化学科的教授,缺乏对计算机学科的重视,虽然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有所接触,但是缺乏深入了解。伴随我国高职院校入学人数的增加,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相对放宽,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所降低,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仅凭基础知识的掌握,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缺乏独立的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中只能依靠学生的普遍能力进行教学。正是由于这些情况,导致许多本身就计算机基础不高的学生无法做到与教学速度同步,感觉学习困难,时间长了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3]。
(二)教学内容不能做到及时同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与一些现有的公共课程相比,实用性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更为突出,并且其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所以,教学内容也要也要跟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行更新。但是,目前在高职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中以教师自己编辑的教科书为主,许多教科书都是基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尽管进行了修订,但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知识点的更新无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致使学生无法学到最新的知识。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学生当前计算机技能的基本掌握,因此,学生只能获得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基本知识,而缺乏实际的社交技能。如今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即便是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找工作都有困难,更别说高职生的就业了。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的计算机教学没有专业课程受关注,并且由于缺乏全面和标准化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在学校参加系统的基本计算机培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严重影响。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环境进行改革创新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变了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在高职学校,做到同步教学尤为重要。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学习环境是学校急需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模式,跟随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整体教育能力,使学生学习得更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供各种课件。同时,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组织教育内容,使学生获得更过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4]。
(二)研究市场需求,合理组织教学
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最重要的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学。教学进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调节,促进学生的适应力,更好的融入到以后的工作。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提升技能,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三)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基础课程是开展其他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和通用软件的使用。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才能适应进入社会后时代的瞬息万变。因此,除了基础思想教育,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在现代教育领域,教师应在课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技术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得到整体进步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