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标准化与创新探讨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52期

(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随之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不管是建筑工程的数量,还是建筑工程的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建筑工程的结构也与传统建筑物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区别,一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企业的发展、信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

(一)质量标准化管理人员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工程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管理过程中,只有将所有施工人员的责任明确化,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或是质量问题等,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并对出现问题的位置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另外,将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化,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还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责任制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工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这部分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并将所有制度充分落实,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二)图纸会审制度与深化制度

建筑工程图纸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而工程施工图纸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工程进行检测,设计出最适合的建筑图纸,图纸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参与工程的所有部门进行一同审核,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具备可行性、以及可靠性等之后,才可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后期更加细致的审核,在此期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图纸中所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问题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漏洞,需要及时对图纸进行改进,还可以对图纸进行模拟,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完善之后,在进行深入研究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图纸中建筑物的质量,从而确保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能够顺利开展。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执行

要想在建筑工程中,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的实行,就需要根据当前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对建筑工程执行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制度,以此为基础,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行。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立执行体系等综合性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建筑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严格的监管。企业中对建筑工程执行制度等综合管理制度,执行最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赏,而对一些执行不好的员工,也就是所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的员工,企业需要对这部分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轻则对其进行警告处理,重则将其淘汰,或是直接将这部分员工替换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从而让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地开展。

三、建筑工程标准化创新思路

(一)建立有效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是推动标准化创新的基本保障,下一步建议:一是设立专职的需求提报处。建议成立或授权一个标准化创新管理机构,由需求论证人员、标准化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共同组成,其作用是梳理与分析标准化建设需求,筛选民用建筑优势技术,为优势企业承担装备研制任务提供一个入口,在现行两套标准管理机制下搭建桥梁,真正将标准化工作抓起来、融起来、用起来。二是加大标准化培训与宣贯力度。针对创新融合工作开展刚起步或融合积极性高的地区(区域),应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政策的培训宣贯。双方定期开展双向标准化培训,加大标准化主管机关、标准化科研单位之间业务交流和重要标准宣贯,以集中培训形式培养标准化人才队伍。三是建立需求对接平台。协同建立需求提报及成果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可让企业了解使用方的需求,让采购部门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通过该平台的建立及有效运行,可有效弥补“采购信息网”、区域科技创新对接会等传统需求发布手段的不足,实现“7×24小时在线永不落幕”的需求发布及科技创新成果展览。

(二)加大标准化资源共享力度

为加大创新融合标准化资源共享力度,建议:一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标准资源共享。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结合区域标准化创新融合实力数据库,为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提供特种行业标准目录(非涉密标准全文),并由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将企业对特种行业标准的查询、使用等纳入管理。二是建立民企获取特种行业标准资质审核制度。建立一套合理的民企获取行业标准资质审核制度,对于有标准需求的单位,按不同的类型(企业类型、任务类型、产品类型)进行分类,由申请单位提供开展装备承制工作的依据、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情况及保密资质等证明材料,经保密、质量等部门审查后确定获取特种行业标准权限,以实现标准信息共享的分级分类管理。三是以标准编制工作为牵引实现标准化人才资源共享。在标准立项、编制、审查过程中,可邀请地方企业、专家深入参与,使地方标准化工作人员能够参与标准建设,共享标准化人才资源。

结束语:在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工程后期的监督,但是现代的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无疑会增加工程管理的难度,而且要想对现代工程实现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不仅需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还需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预估工作,以及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控制,并且做到对现场实现运筹帷幄,协调好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适应发展标准化创新所需的新的职能要求,共同推进标准化创新工作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