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实施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几点建议
2020-12-07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首先,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关系都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与学;其次医学院校的专业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专业的医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各种辅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如:智慧教学APP 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还可以在慕课上听到各种名家讲课。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部分的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因此医学院校要重视和加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教书育人的创新。
信息化培训应依据各院系的培训需求,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校集中面对面培训,针对各院校共性问题进行各院系单独培训,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线下面对面培训的同时,搭建线上培训平台,将线下培训的资源分模块、分类别上传到线上培训平台,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库,以“线下+线上”培训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精准培训。注重“应用、实用”的同时,坚持系统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专家讲座,举办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知识讲座,使其充分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扩大教育技术应用范围,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某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培训时,开展软件讲解和教师实操式培训,让受训教师边学边练,做的学以致用;不同学科间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开展研讨式培训,通过深入的探讨,进行信息化教学思想的碰撞,做到理论与技术、技术与技术应用深度融合。
一、做好各教学单位信息化培训需求分析工作
教育信息化培训应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时效性,其应从更新教育观念和解决实用问题入手,以教师的培训需求为中心,以能够立即应用的知识为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育技术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培训的首要和必经环节,其是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内容及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培训计划的制订源于培训需求,只有充分了解教师需求才能制定高效的信息化培训方案。
每学年学校针对各教学单位开展一次座谈会,了解和调查各教学单位教师信息化培训需求和现有技术水平,并对培训需求进行汇总和梳理,中期各院系可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信息化培训申请,学校根据需求申请安排相应培训。
二、注重加强信息化培训管理者信息素养
现在信息技术更新快,负责信息化培训的领导和工作者需时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素养。因为领导可能会直接限定任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及什么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如果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够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3]。信息化培训者如果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的话,更不可能培训和引导全校专职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因此,学校应注重信息化培训管理者信息化水平和素养的提高。负责信息化培训的领导和工作者定期去校外学习和交流其他医学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三、组建教学信息化培训团队
医学院校一般没有专业的培训队伍和培训资源,大多数教师靠自学。个别教师信息技术比较强,没有做到一点带面。学校组建由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各教学平台技术人员及相关教学单位教师组成的信息化教学专家培训团队。培训团队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分组对各教学单位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培训,并专人跟踪任课教师学习和使用情况,及时解决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教学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本单位任课教师的培训事宜,学校培训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与各个教学单位的沟通协调,并及时发现任课教师在使用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保证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
专家团队组建时统筹考虑所推荐专家在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比例分布,注意覆盖不同学段的主要学科,优先选择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国和省教育信息化相关赛事中获奖的教师。
四、灵活开展培训工作
在实际的信息化培训时,举办培训次数较多,但参加的教师人数比较少。调查没参加的原因时,大多数教师表示培训时间和上课时间冲突,因上课而无法参加培训。信息化培训大多采取集体面授的方式进行,这种培训虽然能够在让大量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参加,但是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课的老师无法参加。同时不能考虑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性,参加培训教师不能真正掌握培训的内容,这种模式既不能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实践性、技能性的知识传授。结果就是教师学习感觉挺好、挺实用,培训结束后就再也没用过。传统的现场集中培训效果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已经无法满足教师培训。学校应建立线上信息化学习平台和交流群。将集中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实现“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的高度融合,弥补两者不足,汲取两种培训方式优点,实现最佳的教师信息化培训效果。
医学院校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通过前期的调查需求,针对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等差别,设计多层培训方案,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培训的过程中,让受训教师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了解其特点,掌握操作方法。既要注重加强教师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注重信息技术实际运用的培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同时学校可邀请专家或在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上获奖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会。
结束语
新理念和新技术可以使教学更有趣和高效。如雨课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课前预习,课中参与情况和课后作业情况可让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以此为依据,可以设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以便及早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教师可根据课堂测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还可以将所有教学资源归集在一起,便于集中和反复学习,教学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着教师参加率和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形式单一,激励措施和培训效果评价方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医学高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引领教师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技术,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和交流群,稳步推进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