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退役军人档案管理路径探究
2020-12-07
(蓬溪县人民武装部,四川 遂宁 629100)
一、信息化背景下实施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突出强调退役军人的主体性
在我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机构成立前,退役军人的档案管理通常面临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民政部门、人事调动部门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负责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主体对象,一旦无法及时规范处理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很可能导致其在事业调动时无法获取通过有效的档案信息推进业务,进而对退役军人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在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快速查询与搜索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有助于退役军人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取与浏览所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凸显了退役军人的主体性,实现统一档案管理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降低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
退役军人在退役后普遍需要经历工作单位变更环节,但部分退役军人缺乏向档案管理部门主动询问自身档案信息的意识,直接导致退役军人的档案资料发生断层现象。与此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相对较低,在退役军人档案交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致使退役军人的档案资料直接丢失或损坏。因此,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其长期储存和管理的难度,极容易在档案资料交接过程中发生丢失或断层。但在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下,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线上对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进行备份与存储,真正为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利用信息化服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退役军人档案管理资源库有助于充分发掘高素质综合人才信息,社会各行业可以通过退役军人的信息资源库实时查看其基础信息、工作变更、生活情况以及道德素养等内容,有助于用人单位充分了解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退役军人的积极资源库进行综合筛选与分析,结合关键词建造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模型,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时优化与完善数据信息模型,有助于退役军人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此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依托于互联网实时共享档案信息,实现跨区域远程管理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有效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准确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退役军人档案信息管理机制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认知,深入发掘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价值,积极学习档案管理政策条例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另外,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将针对退役军人建立的人才信息库与重要人事调动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在退役军人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完善的退役军人档案接收管理体系与规范条例,从宏观角度着手明确各阶段档案管理的责任制度和处理规范,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此外,各档案管理机构还应充分注重退役军人档案信息筛查工作,不断优化与完善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价值。
(二)加大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
由于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自觉了解与掌握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尤其集中在退军人在服役期间的具体表现、生活状况以及专业素质等重要信息,并针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记录与备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机构还应督促工作人员时刻谨记保密原则,严禁将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泄密给任何无关人员,并构建健全的档案管理规范条例,禁止档案管理人员下载与保存退役军人的重要档案信息,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约束自身行为规范。
(三)配备齐全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基础设备
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备作为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基本保障,对后续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档案机构应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投入力度,根据退役军人档案覆盖规模的不断扩充,适当强化档案管理基础设备建设及其信息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在档案机房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监督与检测档案存储环境、门禁系统以及温湿度控制模块等软硬件配置。此外,结合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的功能属性进行升级转型,分别在档案接收、管理、存储以及调阅等环节构建电子化数据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模式趋于精细化。
三、结语
在我国各行业不断深化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加强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退役军人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与优化退役军人管理模式。在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从构建完善的退役军人档案信息管理机制、加大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配备齐全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基础设备等角度着手,进一步推动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