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2020-12-07那孜雅阿依丁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哈萨克哈萨克族民间

那孜雅·阿依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新疆 伊犁 835000)

一、引言

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哈萨克民间音乐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文艺团体的有效保护,这对于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新疆哈萨克族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哈萨克民族文化,是哈萨克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哈萨克民间音乐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

二、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相关内容

哈萨克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称,民歌在哈萨克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2009年,哈萨克民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传统角度进行分析,哈萨克民歌被称为两种,分别是“奎衣”“安”。其中,“奎衣”指的是器曲,“安”指的是歌曲。“奎衣”主要利用冬不拉演奏,是单个的小型乐曲、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分成很多类,从音乐的角度进行分析,“安”相对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有《玛依拉》《故乡》《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燕子》《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主要弹拨乐器,能够进行独奏、合奏和伴奏。哈萨克族的“安”泛指歌曲,其主要是指旋律优美、宽广、固定唱词、曲名的歌曲。

从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俗来说,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需要唱《诞生歌》;婚礼中要唱整套的《劝嫁歌》《哭嫁歌》《揭面纱》等婚礼歌;亲人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时会进行阿依特斯对唱,哈萨克人的一生伴着歌曲度过。例如,每年草茂畜壮的季节,牧民们会搬至夏牧场。此时按照惯例会在草原上举行传统的阿依特斯大会,这是一种运用诗化的语言即兴弹唱的曲艺艺术,借这一盛会,会集中展示哈萨克族的音乐、曲艺、手工技艺、民俗和各类传统体育活动。

三、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现状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在发展道路中遇到很多问题,就目前来说最主要的是面临着现代文化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冲击,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哈萨克族音乐文化主要分成两类,分别是民歌和舞曲,在新疆人民群众的娱乐文化主要集中在唱歌和跳舞中,哈萨克族民众主要以这两种形式来开展娱乐活动,此外还涉及到较少的铁尔麦、托勒敖等曲艺形式。保护、传承、研究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丰富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以及加强中国哈萨克草原文化艺术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哈萨克族音乐作品源于哈萨克人的生产实践,不仅表达了哈萨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阐述了哈萨克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人民群众可以利用更多哈萨克族音乐作品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其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是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相对宽阔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其音乐正是在长期的草原生活中孕育而成的。哈萨克族作为一个跨国民族,其在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传播,突显出了哈萨克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音乐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继承和发展的,这样哈萨克族音乐文化实现了国内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借鉴。

四、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传播

(一)古代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在中原的传播

在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地区出现了游牧草原文化、绿洲农耕文化,两种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哈萨克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以歌舞伎乐为职业的歌伎,歌伎进入中原地区载歌载舞,演奏了西域乐器和歌曲。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将中原本土音乐、西域音乐(古哈萨克族音乐)进行了融合,西域地区独特的乐器笛、笳、角、箜篌、琵琶逐渐向东部地区引进,直接影响着中原传统宫廷演奏的乐器构成,促进了鼓吹乐的快速兴起,乐律日益丰富。在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哈萨克族的舞蹈得到了有效传播,逐渐进入中原地区,相关资料中记载的主要有《踏摇娘》《大面》《钵头》等民间百戏,这也是戏曲伴唱和管弦伴奏的雏形。

(二)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在欧洲的传播

哈萨克族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草原,游牧文化将哈萨克族人民与俄罗斯、欧洲等地区进行了连结,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主要盛行在中亚、西域等地区,并对欧洲民族乐舞文化带来了很多不同程度的历史影响。最早研究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国、俄罗斯,音乐学家通过调查哈萨克族传统民间音乐发现,哈萨克的一种曲有500多种调,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包容性和传播性。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策略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继承并发展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相关部门需要实行相应的策略,有效地改善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发展问题,下文主要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策略。

(一)深入分析哈萨克族的语言情况

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哈萨克族语言和汉族语言不同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哈萨克族的语言习惯和特点,掌握哈萨克族语言精髓,这样才能够将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得大家更深入了解哈萨克族音乐,为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加大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保护力度

相关部门需要有意识地保护并挖掘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现已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这种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恢复被破坏的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实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有效传承,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鼓励社会群体参与哈萨克族音乐传承

民间音乐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相关部门需要鼓励社会群众参与到哈萨克族音乐传承中,引导大家尊重并热爱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例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渗入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相关内容,邀请优秀的艺人为学生授课,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加深对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认识[2]。除此之外,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向人民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定期开展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相关活动,提高大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四)建立哈萨克族民族音乐非遗数据库

纸质的一些文字和图片会容易破损,不易保存,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下,很多智能数据库可有效保存,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同样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非遗数据库,在充分考察哈萨克族民族音乐优秀作品之后,将其详细资料录入数据库存放,方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具体发展情况并及时更新相关的信息,让优秀音乐得到最大程度留传。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文化大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各界需要正确认识哈萨克音乐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解决,确保哈萨克族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哈萨克哈萨克族民间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与生灵共舞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浅析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与发展规律
祖母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