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方言说新闻的“利与弊”

2020-12-07任殊瑶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利与弊品牌化新闻节目

任殊瑶

(山西徐特立高级职业中学,山西 文水 032100)

一、方言说新闻的由来及定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传媒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栏目化、频道化、市场化的趋势逐渐凸现,各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在栏目设置、频道细分以及节目策划等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在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节目改造,于是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其中,1994年杭州电视台开办的“阿通伯说新闻”节目,是关于电视方言播报新闻的较早记录。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再次成功推出一档全新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较大成功。

方言新闻简地说就是用用方言形式播报民众的日常生活、人生诉求、生存状况,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它的利与弊是什么,未来的出路在何方,本文做一个简要的浅析。

二、方言播报新闻的优势

(一)地方特色浓厚

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受众,将新闻内容本土化便成了众多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方言来播报新闻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方法。听到主持人用方言告诉受众什么事情,会让受众感觉是自己人在说话。既然是自己人说的,可信度就要高多了。

(二)贴近受众,传播效果好

求近心理是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最基本心理因素。方言说新闻时,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不再板着面孔,形式都较生动活泼。方言播报新闻站在百姓的角度.热心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难题,而且运用大量诙谐的、有强烈的的当地生活气息的语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受众在观看此类节目时,不自觉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亲和力。

(三)新鲜感浓,感染力强

每一种语言都有特殊的音节、词汇体系,都有极富感染力的一面。这一面对听不懂的人来说像一道墙,而对于熟悉的人来说,却是最为生动贴切的。用当地的语言讲当地的事,极富感染力。

三、方言播报新闻的弊端

(一)题材的局限性

由于方言播报新闻形式活泼,调侃意味浓厚,题材自然也就受到了局限。它只适合做一些轻松活泼或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题材。如果在重大题材上应用则会令受众产生不正规、不正统的感觉。这大概也正是所有这类栏目都被放在非主流的新闻栏目的因素之一。比如说南京网络电视台的《听我韶韶》节目,从字面上理解,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也就是说新闻的形式,其次才是方言。本身“说”就对新闻进行了口语化的处理,再加上用方言“说”就更加口语化了。这类新闻在选择题材上有其特殊性。不适宜在严肃的时政类节目上播。

(二)有一定的排外性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教授邵培仁从理论的角度对方言说新闻的形式提出了质疑:“方言新闻节目人为地设置了语言障碍。抬高了语言交际和信息传播的成本,也形成了方言形态的话语霸权。”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用方言播报新闻,无形中会排斥一部分人。同乡人用方言交流倍感亲切,对外乡人而言是倍感别扭。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在公众场合少数人用方言交流,对多数听不懂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这是比较忌讳的。在方言地域范围内,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人群会感受到语言上的歧视,这就阻碍了区域的发展进步。

(三)不利于普及普通话

国家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并不存在冲突,但要平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对于加强各地交流功不可没。电视台作为一个大众传媒工具,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是起舆论导向作用的。但是就方言说新闻来看,“方言是桥也是墙”,有人认为方言新闻节目消解了大众媒体普通话示范功能,不利于外地电视观众对节目的接受,而且题材也相对比较局限。

四、方言电视节目的生态平衡与发展

媒介生态环境是复杂的,方言节目有其存在的因素,但也有风险的隐患。着力发展方言类电视节目就要更多地思考、分析方言电视节目所处的生态环境,抓住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

(一)方言电视节目要定位准确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体语言仍然是普通话,因此方言节目要在媒介生态的链条上平衡发展就必须要准确定位。从目前成功的方言节目类型来看,方言节目适用于地方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民生谈话节目或市井趣味系列短片等节目形式。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都具有地域局限性,从文化传承的需求和地方台的地域性、贴近性来看,这些节目中适当采用方言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表达方式,是不会对占主体地位的普通话语言节目形成冲击的。

(二)方言节目要坚持内容为王

为追求受众注意力,各电视台节目模仿此起彼伏节目内容同质化程度非常严重,节目形式跟风势必缩短节目的“生命周期”,这是不利于媒体生态环境的长期平衡发展的。方言电视节目要在媒体生态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就不能仅仅依靠方言这种节目形式作为唯一制胜法宝,而应该在节目的内容上赋予更多关注,在节目内容的选材编辑、节目内涵的挖掘上多下功夫。

(三)方言节目要善于走品牌化之路

适宜以方言为语言的电视节目尽管选择不多,但如果能将方言电视节目品牌化,以节目品牌来带动节目的长期发展,促进节目在生态环境里的良性循环,也是方言节目发展的可选之径。方言电视节目品牌化就要坚持节目的长期制作,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节目创办于1994年,十多年来坚持用方言的形式开拓电视栏目剧的制作,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也逐渐建立了品牌。反过来,方言电视节目品牌化要加大对方言电视节目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节目的整体包装。重庆电视台以“麻辣中国”为口号,推出一系列 “麻辣”系列的方言电视节目,制作统一宣传广告,多频道多时段频繁播出,也使后续制作的方言电视节目有更多的人缘。

猜你喜欢

利与弊品牌化新闻节目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西藏隆子黑青稞品牌化探究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特朗普税改:可能的“利与弊”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倾泻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