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张文烨
张文烨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南充 637865)
在教学活动当中应用赏识教育,对学生提高自信心有不一样的效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赏识,人人平等,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首先从赏识教育的意义出发,随后进行描述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教育从字面上理解的含义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某个方面进行赏识、称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赏识教育其中最核心的教育价值理念就是爱与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要怀有一颗包容心,积极鼓舞学生,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赏识教育就要求老师要时刻保持注意,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学生,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发现学生学习的长处与短处,发现长处要予以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做错事了老师要体现出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再次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夸赞,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宽容赏识的态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从而摸索出一种最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从而使语文成绩逐渐提高。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途径
(一)怀有一颗赏识的心,让师生关系趋于平等
要想让赏识教育理念更好的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首先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老师,因为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们的赏识,种种要求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发展出来的,所以,赏识教育理念的运用情况与教师的行为息息相关。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当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更多的时候要怀着一颗赏识的心,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多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努力地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够保证赏识教育在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二)让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充分感受被赏识的滋味
老师与学生几乎所有相关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当中度过的,课堂是我们学习当中最重要的场所。所以,要想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被赏识的滋味,老师就应该在课堂当中多次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是一个特别渴望被肯定的群体,尤其是小学生,有的孩子因为年龄和家庭原因造成他们内心特别软弱,没有自信,还有的一些孩子虚荣心更加强烈,更加想得到老师的赞赏。所以,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多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比如在课堂当中多进行语文提问,或者找学生进行课文领读,这样被找到的学生内心会特别欣慰,他会认为老师很重视他,这就会导致下次的提问和领读变得更加积极。诸如此类的活动要多次进行,让学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和称赞当中积极向上。针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和内向不愿说话的学生老说,老师更加要把赏识教育做细、做好,老师要努力的去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也用赏识的目标去对待他们,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保证让每个学生最终都能够积极、主动、自信的去学习。
(三)从学生心里出发,拓宽赏识途径
除了在课堂之中和同学们进行学习上互动之外,老师还可以从学生们的心里角度去出发,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被赏识的感觉。比如,老师在批阅某个孩子的作业时,可以在批注上说一些鼓励的话;某个孩子作文水平提高了,在批注上夸奖一下;课上某个孩子写字姿势不标准,老师弯下腰亲自去教;语文课上某个学生领读课文特别好,老师要适当的称赞等等。最终,学生们语文作业越写越好了、作文水平越来越高了、写字越来越好看了、读课文越来越积极了等等。只要老师从学生心理出发,适当的鼓励学生,就会让学生们产生巨大的自信心,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越来越积极,成绩自然也会越来越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会给我们学生学习语文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但能够增加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要想让赏识教育更好的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老师就要做出更加积极的转变,时刻保持着一颗宽容、赏识的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