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2020-12-07宋婷婷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政治

宋婷婷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南宁 530001)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时代,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方面都会使用网络来作为主要的媒介。对大数据的选用,愈加方便快捷的对大规模数据展开存储及处理。除此之外,大数据资料讯息的传播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格局,其不仅属于新型的管理手段,还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认识论的存在。对原始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使用正在渐渐的引领学生的思维以及高校的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展开了全面的渗透以及融合。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

提供了海量的思政教育素材。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包括了: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多样,将对网络育人质量成效带来直接的影响。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他们对于新颖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往往可以得到大学生的强烈反响和积极参与。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则具有这样的优势。思政工作者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海量的教育素材,既可以是其他高校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一些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效有积极的作用。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首先必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思想动态,然后才能以此为依据,提高思政教育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互联网则架起了思政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网络环境中,双方之间的身份更加平等,界限也变得模糊。在相互的交流中,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收集并选择采纳大学生提出的建议,极大地减小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阻力。此外,借助于网络实时传递信息的便利条件,思政工作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地掌握大学生在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这就为下一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利用大数据预测大学生思想发展态势。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然后利用技术手段,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当前的工作提供决策,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因此,通过收集网络上的数据,然后进行整合分析,不仅可以找出以往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态势。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思政工作者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奠定基础。另外,以大数据预测作为参考,还能对大学生一些苗头性的思想问题提前做好预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思政工作压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呈现出分离的状态。在以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主客体有着明显的定位及不同的本质属性,两者间尽管具备一定的对立性。但同时又具备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性。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者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客体,而应当更加侧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教育者要更加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未高度重视网络上海量的数据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负面作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待更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并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只重视理论课堂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及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授,对于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涉及较少。另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内容缺乏变通,大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我教育的实践环节更是匮乏。

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模式难以顺应时代潮流。唐国军曾发表了关于“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的系列文章,认为:“儒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直接设计者,其核心就是通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化’模式,灌输其政治理念,形成其所期待的民众政治心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由此看出,灌输式的学习加上机械式的应试是我国最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时至今日,不少师生仍是逆来顺受地接受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者认为天经地义和被教育者觉得理所应当的教育思想,对改善教育模式形成了不小的阻力。

较之当今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教育模式就显得相对滞后了一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的中国,这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等领域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最近出现的一些校园事件,就足以反映出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模式也应加快脚步做出相应的提升与优化,以不断进步的姿态来顺应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精心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表达。综合已有研究不难发现,教育者表达的不确定和多义性以及教育过程中的“有供无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影响颇深。与此同时,经上述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中也包含了受教育者对表达的需要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期待,比如内容是否丰富、新颖、设置合理、贴近生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精心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表达以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表达”可从三点出发:一是“远近适宜”。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向个体敞开并保持有效,就需要把自身置于环境的生活形态之中,在内容、方法和话语上选取个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素材,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不要都说“太远”的事,“太远”的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听得太多,往往因为太过熟悉以致学生反应不强烈、教育效果欠佳,所以要以“新、近、实”的事情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使学生对教育者的价值观传授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二是“大小适度”。在学理化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与实践化个体叙事的话语体系选择上,学生往往对后者更具有兴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就“大道理”而讲“大道理”,要让传授给学生的“大道理”能接地气,通过合理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做到深入浅出、融合实际才能真正让学生以小见大、身体力行。三是“内外兼顾”。在专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生活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只定位于课堂内的教育,在课堂外也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

建立网上网下互动、全时关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相关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网络科学信息技术,还要求其必须继承与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点、成功经验及有效的方式手段,开展多形式的、多层面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等与现代丰富多样的网络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当前大学生可以充分接触到的微信、微博、手机短信、QQ、E-mail、网络论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数据时代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的特点及诸多优势,组织当代青年大学生利用网络载体进行问题讨论研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渗透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互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形成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从而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活泼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品位得到较大的提升,使网络思想政治实效性得到较大的提升

营造育人氛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社会各界都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引导、倡导、激励社会各界关心和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不同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意识与使命意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输入正能量。可以由党和政府牵头,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相关依据,进一步落实细化社会相关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且通过数量化、数据化关系予以表达,使之做到可视化、测量化,从而形成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宏观的社会育人氛围。需要提及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的营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彰显出来的,而是会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整合思政教育队伍,生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合力。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技巧,又能有效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擅长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工作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及学生骨干,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合力。首先,提升以教师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在信息素养与网络媒介素养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一种综合的数据运筹能力,包括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等五个方面。应加大数据素养培训工作力度,实施教师数据素养轮训、辅导员数据素养专题培训、班主任数据素养骨干培训等,将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教师网络言行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数据意识。其次,培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学生骨干、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发挥易班网络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编写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数据素养的教材教案,将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数据素养教育纳入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在此基础上,密切关注大学生网上思想动态,准确掌控大学生思想状况,积极发现和物色有潜力、有能力、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网络学生骨干、网络学生红人与“意见领袖”等,对这部分学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体验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开展有互动性、实用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开展有直观性、相融性的数据运筹能力培训等,并对其网络言行进行跟踪指导,强化他们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辐射力、感染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