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引人才 助推乡村振兴
——以钟山区为例
2020-12-07毛文文
毛文文
(中共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党校 贵州六盘水 553001)
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乡村“五个振兴”大力实施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人才振兴,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即是人才振兴的硬支撑。
在产业兴旺方面,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
在生态宜居方面,环境治理人才和景观设计方面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实现生态宜居,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要干净,就要处理治理好粪污、污水和垃圾;另一方面是环境要美丽,需要好好设计和建设生态景观、建筑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方面。所以说,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在乡风文明方面,文化传播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乡风文明的关键。如果要使它深入人心,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那么就要用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来进行熏陶培养。乡风文明需要乡村精英的引导,尤其是乡贤和平民英雄。
在治理有效方面,乡村社会正在经历十分重大的社会转型,老龄化加剧是留守乡村人口中一个突出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个体户等诸多群体在日益壮大,他们利益纠葛纷繁复杂,矛盾突出,给乡村治理带来难题。乡村治理最重要的人才就是乡村管理人才。其中的核心,是村支委和村委会干部队伍。其中,主要负责的同志,要求具备较好的自治、法治、德治觉悟和能力。
在生活富裕方面,教育方面和医疗方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身边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农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应地对教育和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所以对农村教师以及农村医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的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乡村人才外流以及回引人才政策
目前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战略还是处于初步阶段,而国外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战略都已然成型。比如德国,最开始乡村改造时,是与我国情况大同小异的,因为城市发展迅速,所以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特别还有自身国情,在两德统一后,大量的人口由东德赶往了西德,此一举更是导致了乡村的衰退。德国政府也同样看见了这一趋势,开始大力发展改造乡村,使乡村实现人口回流。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乡村人才的外流。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有很多都选择在城市里就业或创业,在毕业后回乡意愿不强。调研发现,曾经乡村“种十亩地不如打半年工”,于是农民纷纷走出乡村到城市谋生。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不愿回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留不住他们,青壮年劳动力们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所以农村青壮年普遍选择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谋生,加上一些地区村干部职位对青壮年也缺乏吸引力,大多村庄的现状就是振兴产业难讲、待遇低。生长在城市里的干部、公务员也不愿意来到乡村工作,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也可能更愿意选择在城市安度晚年。因为乡村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较差,导致人才不愿来、来了又留不住。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来乡村发展。乡村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乡村在没有人才的情况下要想建设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和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会精神,加快发展钟山区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办事能力。经研究,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条措施”,那么其中一条就是“强化人才支撑”。要求加强“两委一队三个人”队伍建设,推行“能人治村”战略,实施“雁归反哺”行动,注重从致富能手、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鼓励和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回乡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利用政府引导,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选聘有能力、有意向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鼓励和支持各类技术人员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上来。
所以像钟山区的“雁归反哺”行动、人才回引,这些政策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鼓励在外地的本地户籍、体制内的年轻人回乡工作。其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政策名称虽然叫法不一样,有叫“人才回流”计划,还有的称为“归雁工程”,给体制的年轻人伸出了家乡的橄榄枝。这类人才回来就很稳定,这是生养自己的家乡,所以能够安心在家乡工作。这样的本地人才很受青睐,可谓是一支“永久牌、成熟型”的队伍。
而且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两大战略的引导下,许多乡村外出务工的青年已有部分回流之势。但是诸多返乡青年也呈现出文化水准不一、返乡目的不同、行政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他们长期远离家乡、与家乡的很多关系例如土地关系、户籍关系早已断裂。当他们回归家乡,面对乡村里的一些事务,大都是“旁观”不参与的态度。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再适应、再培养的过程,才能从返乡青年或在地青年群体中汲取乡村人才与组织振兴的人力资源。通过干部回调、人才回引、能人回村,鼓励引导本土返乡优秀人才回乡施展才华、共谋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留住人才的策略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只有建立一支懂技术、有文化、能深入基层、能衔接地方政府的乡村治理队伍,才能为实现乡村人才与组织振兴提供治理保障。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必须要在“如何留才”上用心用力,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才主动来到农村施展才华,而且“人才回村”最终要落在留才、用才上。
因地制宜发展本土产业,留住人才。我们国家地域广阔,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很大,所以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特色的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好之后,再加之创业支持等各类好的政策、制度的吸引,本土青年以至于外来青年都会主动走进来。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很强,一定会成为新型农业主体的中坚力量。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蜡画传承人熊兆美,家住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街道马坝村。通过她的指导,带领周边的人学习这一手工艺,甚至许多外地的高校老师和学生也愿意加入这一学习队伍。许多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增加了收入。通过她这样的做法,既可以留住人才,又能与之共同来推动乡村发展。
所以说乡村拿什么留住人才,靠产业!通过做大做强农村产业,来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人才的集中将会带来技术的再次创新、资金的再次聚焦,才能将人紧紧聚焦在农村,让年轻人扎根在农村。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留住人才。当下青年在找工作时会把选择体面的工作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那些能留住年轻人的乡村,一般情况下它的环境都很优美,比如旅游景区和田园综合体。所以,乡村振兴一定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通过落实危房改造、修路通水、增加医疗社会保障点、便民广场、公园、学校等具体措施来提高人才在乡村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舒适度。把生态搞好,把环境搞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让年轻人能待得住。
加大保障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留住人才。一要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积极围绕乡村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通过联合相关部门研究、探索和建立乡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保护各类乡土人才的合法权益,为乡土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要健全各类经济性、互助性、自治性、文化性的群众组织。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金融互助组织和乡村“红白理事会”“议事会”“村务监督会”等群众性组织建设,抓好文化组织的建设,通过开展活动发现、挖掘、培养更多的人才。三要加大投入。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来吸引并留住各类农村人才。并且在资金和技术上积极去引导、支持和帮助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努力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上施展才华。上面提到了自然环境,那么人文环境我们也要注重。这主要是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人才的自身提升。首先是地方的官员更要充分尊重人才。应该看到,我们很多地方官本位的思想还相当严重,许多官员表面上尊重人才,内心里却瞧不起人才。而人才多有傲骨,往往不会卑躬屈膝,也看不惯阿谀奉承。所以,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对留住和引进人才关系重大。其次是人才自身的提升。人才通常都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发展提升的意识,需要与外界交流学习。而农村一般比较欠发达,限制了人才的对外沟通和交流,所以,要创造条件,给人才创造更多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关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出台好举措,并创造好条件,那么就能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格局,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