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路径和策略研究

2020-12-07刘生艳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刘生艳

(靖边县文化馆,陕西 榆林 718500)

群众文化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只有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才会思考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具有较强的大众性和公益性,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群众文化与群众存在距离

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1]。其主要作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种类丰富、质量优越的文化内容,但目前的文化发展,一些文化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服务作用和任务。一般的群众文化主导单位是各级文化管理站,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群众都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些文化工作者因此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事物,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工作中与群众产生了一定的疏远感,群众文化工作的展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进群众当中,许多工作都是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打动群众。

(二)发展失衡,区域间差异大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群众文化生活的充足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种发展模式与发展现状是极度不平衡的,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群众文化建设都强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强于县城,村镇强于乡村。从发展状态中可以看出文化建设是跟随经济移动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文化建设越强,经济发展是造成文化建设差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发达就意味着发展的资金充足,场地建设条件和建设能力都很优越,为建设群众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城不仅面临着资金不足,硬件建设条件也比较差,一些活动根本无法展开。随着这种发展差异不断拉大,处于弱势一方的文化建设被无限超越,甚至一些非常落后、贫穷的地区因为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较为滞后[2]。其群众文化的建设水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三)活动的展开形式不够丰富

群众文化的构成比较复杂,以来源而言,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开发、自己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其内容和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样式。以往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如“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对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存在诸多限制,把文化活动等同于单一艺术演出。一些地方的景区、博物馆或是免票或是对本地居民优惠,但开放的力度还不够大,没有太大引起群众的兴趣。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高度

群众文化建设难的原因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组成,加之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许多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群众文化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渐高涨,形式相对简单的文化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人们对文化的形式、种类、内容等越来越要求多样化,渴望参加更多的文化活动。面对这些情况,各地方文化部门首先在工作中提高对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高度,发挥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群众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根据的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群众文化建设政策与方案,保证各项建设计划得到确切落实。为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展开,还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健全运行体制,保证各项措施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文化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是限制文化建设最大限制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各地方政府对建设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要加大,不能让资金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拦路虎,给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努力扩大文化设施建设的范围和种类,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的建设水平。地方政府要根据群众文化的建设需求,发挥自己在其中应有的作用,适时制定一些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地方企业和文化团体积极参与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为地方文化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也可以鼓励地方个人或文化团体通过资金募集的方式,进行文化资源共享。地方政府部门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地方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对推动本地群众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

(三)推动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整合文化资源

共享经济理念的影响下,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鲜事物,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单一属性的资源向多人共享,对文化领域而言共享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首先要确定辖区内的文化资源,再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建立“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理念。传统的文化发展政策和活动开展都是由政府主导,这很难完全利用资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因此,应当首先扶持社会力量进行文化建设,政府的作用从活动的主导者变为文化建设牵头人和资源的提供者,增加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对参与进群众文化建设的个人、企业做出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投资文化设施或改造现有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活动馆、文化广场等,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将群众文化辐射到政府之力难以到达或还未到的地区。其次对于文化网络的建设也要加强。在现有的“馆、站、屋”三级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引入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把现实中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共享,在各级管理单位中建立文化资源网络共享,整合个人或文化团体于网络,增强与各种文艺人才的联系密度,通过将文化人才、文艺人才、活动积极分子、文化产业经营者联系在一起,充实群众的业余生活并且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3]。

三、结束语

群众文化开展的意义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对于未来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是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部门,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增加文化创新力度和活动开展次数,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做好相关活动的资金筹集、分配等工作,统筹规划好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