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征地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分析
2020-12-07王磊
王磊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关于拆迁补偿法律制度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制度设计差异化、公共利益的划分不清晰、农民回建安置不合理等。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仅要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还应为国家的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征地拆迁法律属性
农村土地的拆迁和补偿行为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补偿工作,相当于国家对被拆迁方的补偿行为。当政府部门在使用自身权利但会对一些群体造成财产和利益上的损害时,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实际补偿。行政补偿是在法律保护的基础上对相关人的利益和财产造成一定损失,而国家赔偿是指在法律之外对人身、财产造成影响。农村征地拆迁补偿是典型的行政补偿工作,其特点有包含:合法行政行为、补偿主体属于政府机关、因合法行政行为导致相关人的财产损失。
二、农村征地拆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缺少城乡统一的征收补偿法律。当前大部分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规定集中在土地管理法、宪法、物权法中,区域差异性较大,具体的补偿标准、审批权限、实施程序较混乱,无法保障被征地人群的个人权益。其二,公共利益范围不清晰。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中没有明确划分公共利益范围,会导致土地征收中存在滥用公权力的现象,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和集体组织的利益[1]。例如建立高档会所、豪华住宅区、商品房等建筑,对公共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其三,补偿标准较低。农村土地包含未利用地和农用地,农用地用于种植,市场收益较低,未利用地由于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补偿标准难以规定。容易导致农民收益、补偿标准、安置补助费与土地补偿费之和较低。其四,农民回建安置工作滞后。但是土地管理法中要求结合项目分别供地的方式会导致回建安置工作缺少规划性,回建安置效率低,使被拆迁者认为今后生活的缺少保障,对于征地工作产生抗拒心理。
三、优化农村征地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制定统一化的城乡征地补偿基本法
引发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强拆问题的原因是缺少具体法律法规,关于土地拆迁行为依据国有土地拆迁制度实现,但是其中的拆迁制度有一部分无法适用于农村土地拆迁实际应用。因此,需要科学调整《土地管理法》,在依照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规和条例。为了深化依法治国的战略实施,加强征地制度改革,可以制定城乡统一的《土地征收法典》,其中的形式与内容可以参考《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条例》,明确土地征收、征用概念、法律特征、适用范围、利益范围、征收方式、补偿方式、操作程序、安置方式、争议解决、违法责任、司法救济等方面进行扩充和界定[2]。而具体的农民集体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实施细则和补偿标准可以经由县、市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同时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流程应结合国土资源部要求设定标准流程,赋予其权威性,有助于减少农民的抗拒情绪。
(二)科学界定公共利益
若想判定实际征地行为是否满足公共利益,在考虑政府意见的同时应收集群众、学者、评论家、被征收者的意见。同时人大常委可以通过建立拆迁委员会,由行政部门律师、工作人员、研究者和被征地群众代表组成,经过展示证据、材料、相关调查数据,判定其是否属于公共利益。同时,听证程序在我国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可以在征地中加入听证程序,使权利人和土地所有者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加大征地和拆迁管理力度,使法律法规执行公开透明,树立农民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通过了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规定要求政府应在整地之前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和内容公示,同时与农民协商,通过召开听证会与农民一同办理正式的申请、审批手续。
(三)健全农村征地利益分配标准
应使补偿标准市场化,保证农村土地和国有土地同价同阶。国家因出于公共利益征收集体土地,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会对农民的个人权益造成伤害,因此需要进行合理补偿,对失地农民的生活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当前我国被征收土地利益的实际分配格局为:农民5%-10%,村级组织25%-39%,企业40%-50%,地方政府20%-30%,体现出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地农民获得征地利益的占比较小,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农民利益分配占比。
(四)科学规划被征地农民回建安置工作
健全农民回建安置相关制度,深入调查农民土地数量和人口,通过政府的先行投资,制定农民群体回建安置计划。同时,在回建安置房屋交付之前,政府可以向被征地农民发放安置规划费用,并在建设中可以鼓励建立高层建筑,提升居住面积和容积率。例如某省集体所有房屋拆迁与土地征收办法规定,产业用地与安置房项目依据人均占地面积40m2和5m2的公益项目标准进行规划和安排用地。在具体项目设计时,应尽量加大容积率,实现人均占地面积大于60m2的目标。
结论:经济发展加大了用地需求,在拆迁中需要重点处理对失地农民群体的补偿问题,确保其正常生活与生产质量,避免相关社会矛盾的激发。因此,应以法律为基础,确保土地和农业用地充分利用,通过健全拆迁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促进拆迁征地活动的高效进行,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加快经济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