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构想
2020-12-07张书林
张书林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一、当前高职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图书馆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文件中提出,将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启动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根据相关资料当前全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契机,职业院校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与此同时作为职业院校心脏的图书馆,在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提升、模式、创新方面要跟得上学校大发展。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许多院校迅速加入大学城校舍扩建,在图书馆场馆建设方面大多建设了与自己相称的图书馆(或筹建在建)。并且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图书馆都配套了自己的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由传统物理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过渡,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图书馆实现了部分智能化,正在向智慧图书馆(基于智能终端系统的客户端APP服务)发展。
二、当前图书馆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专业人员缺口较大,人员结构有待优化,馆员素质低。
(二)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职称级别较低,研究服务能力不足。
(三)馆员培训学时较少,专业能力知识面亟需加强。
(四)馆员学习兴趣和能力不足,专业能力提升速度慢,质量不高。
(五)图书馆使用、利用率还需提高。学生借书量、阅读量(包括纸质书、电子资源等)较少。
(六)图书馆服务融入教学、科研能力及发挥作用较弱。
三、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路
(一)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辅机构,应完善并加强为教学、生产、教职工学习、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与教学工作紧密对接。完善对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全员都能动起来。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职业教育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高职图书馆工作要主动出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中担当起历史使命,为学院这所人才、技术“孵化器”,切实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二)目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已于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对入选学校给予重点经费支持。抓住机遇增强发展动力,积极创新教学能力,主动追赶高职“双一流”标准建校建馆。把图书馆场馆建设洼地配齐配全,固盘稳基创造舒适优美安静的阅读场馆环境。
(三)不断增加各类馆藏,特别增加与院校办学特色、强势学科建设馆藏,依托盘活强大的馆藏资料、数据库,创新创建图书馆自有“文化课堂”,提升利用好数字图书馆资源,做大做强“嵌入式”服务。并在移动APP或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嵌入图书馆精品课堂,将图书馆创新课堂特色服务嵌入移动终端,为广大师生服务。
(四)不断完善图书馆功能区建设,加强阅览室、自修室、报告厅、研讨室服务功能提升。将形式多样的图书文化服务充实到教学一线,不断夯实图书馆的教学辅助功能。
(五)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力度,鼓励馆员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拓宽馆员知识面提高综合技能。虽然图书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还需要人工来不断完善需求。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下载的日常借阅数据、超期未还数据等信息报表,还需要工作人员统计、计算、分析、按月、季、学期汇总后整理出不同的报表,或设计柱形图、饼形图等分析入馆情况数据。由于馆员结构实际情况,办公自动化技术相对薄弱,特别是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数据筛选、数据透视表分析、函数的运用计算功能等,应加强这方面学习培训。
(六)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中引入“双技能”(图情学及教学)人才服务机制,实现一岗高能一岗多能教学辅助服务能力。
(七)改进服务能力,发挥服务特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及教职工使用图书馆藏意识,利用好发挥好图书馆教学、科研作用,落实图书馆效能。
(八)积极创建“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与院系、学科专业对口深度联系,使馆员“融入教学,嵌入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帮助。
(九)积极探索将图书馆辅助教学服务纳入学生学分考核,把图书情报学服务有机融入教学实训当中,使图书馆服务功能与实习教学相得益彰,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十)加强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社团的建设、教育、管理,适度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完善招募、培训、考核、奖励、激励等措施,不断增强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社团、勤工助学岗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科学规范管理使用好每个岗位,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在新时代国家高职“双高计划”启动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势而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模式,利用当前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功能支持,围绕这个核心价值创新服务模式,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担当重要使命。在智慧图书馆时代,由于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不仅会使用数字设备了解专业数据库,掌握数字信息技术,而且各种搜素引擎使用,信息推送更新,情报统计、计算、分析等技术尤为重要。每名工作者要找准差距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将图书馆创新服务纳入到智慧图书馆框架体系,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使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及人才资源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提升院校教学、科研品质,不断发挥图书馆的教学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