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浪花”
——《大学书法》教学的实践与体悟
2020-12-07刘志
刘志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
一、书法教学的核心使命
如把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传统文化,喻作奔流不息的哺育中华民族崛起繁洐的长河,其中较“活泼有趣”并极具表现张力的“浪花”,那就是中国书法。历经千年岁月更迭,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精神载体,在不断的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从而造就了世界民族文字符号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基因和表现形式。2015 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书赠当时的美国总统“上善若水”条幅,就是中国书法。
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诸方面。大学生学习书法,能够增长知识,收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爱国热情。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培养自己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掌握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亦即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
既如此,如何在极为有限的学时让大学生(特别是零基础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所“顿悟”,让学生在书法艺术殿堂外徘徊后能略窥门径进而入门并终身不断深造,或对书法具备基本的审美观。自古至今,始终有一个命题缠绕着书法教育者与书法学习者,以毛笔为工具书写汉字的书法教育,最为核心的使命是什么?是书写技能还是书法艺术审美?还是其他什么内容?
先关注古代书法教育的“核心使命”。书法的“高等教育”可追溯到古代的“书学”,自西晋始。就开设的课程而言,唐代书学开设《孝经》和《论语》,宋代书学开设《论语》和《孟子》,唐宋两代书学都开设了有关文字学的课程。就文字学课程,唐代书学开设了《石体三经书》《字林》《三苍》,宋代书学开设了《字说》《博雅》。可见书法史上对字学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字学教育是书学教育最为主要的内容。高校的书法教育核心不应离开文化传承,在提高受教育者书写技能的同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雅的书法审美蕴含其中,让书法教育成为传承文脉的重要方式,使大学生明白书法最根本的支撑力是自身的审美境界与文化素养。
二、书写的教学模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优秀法帖,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体现将汉字书写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如此,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是要注重教育学生“入古”,直接向历代名家学习,这样学习目标才会高远,书艺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碑帖齐下,用碑强骨,用帖养气;同时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倡阅读中国古文,所谓三分读,两分看,一分写。
能否很好的解读法帖,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成效。但要注意选帖,不能盲目,要学会辨别高低雅俗,切勿随大流,落入俗套。
笔者主张习字不妨从赵字入门。
首先,元代的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家,博学胸阔,字含其美,篆、隶、行、草、楷诸书冠绝一时。其次,承上启下。赵孟頫一生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二王的书法,凭借超人的天赋创造出遒劲蕴藉的个人书法风格,楷书被后人尊称为赵体,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赵体书法之风骨、气韵、厚美,是值得后人追慕的。作为书法通识教育的职业院校,法帖选择赵字,因其法度全而易上手,因其风韵古而显高雅,自是一条学书的坦途。这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理解用笔的“千古不易”?
三、“千古不易”的笔法教学
书法艺术的技法核心当是笔法,古人对此多有描述。唐褚遂良语:用笔当如印印泥。何谓如印印泥?早于褚遂良130 年的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巧言切状,如印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介”。刘勰是在讲文辞,是指不加雕刻削刮,而详尽地造出细微之形。褚遂良引用于谈笔法,是说笔法的比喻义。
现在的书法教材讲“永字八法”: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竖为弩,用力也;钩为趯,跳貌,与跃同;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捺为磔,笔锋开张也。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采取以永字八法为线索,结合笔阵图,欧阳询八法内容讲授笔法,耗时较多,效果不太理想。现结合赵孟頫《三门记》等字帖用“截”“拽”二字讲笔法,感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略加表述。
截、拽源于唐书法家李华之《二字诀》:“夫六艺中,此为难事(即书法为难事,笔者注)…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拽也”。简言之,《二字诀》用“截”概括起笔与收笔,包含有转、折的含义;用“拽”字形象地说明行笔。笔画的起笔,极为重要,古人认为逆起笔最易得势,须藏锋,应欲左先右,欲下先上。
接着用笔画的起收笔分类,将笔画分类为“顿起顿收式”“顿起顿收式”“顿起尖收式”“尖起顿收式”“尖起尖收式”,加上微缩式(如点)、组合式(如折)、映带式三种变化。这样讲授,短时间易让学习者入门,收到学生学有所获得教学效果。
综上,随着师生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相长,师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面临知识结构全面、无太大学业压力、身体与精力也是人生最好的练书法时光的大学生,如教师能从核心使命出发,多思多想,就能开设并上好既有提高书写水平及艺术审美的实际需要,也有抽象的文化精神塑造作用的高校通识类书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