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音乐剪辑课初探

2020-12-07周柏杨太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编导节奏舞蹈

周柏杨 (太原师范学院)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舞蹈编导专业陆续开设了一些音乐类的课程。比如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在一些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甚至还开设了音乐表演课,以学习器乐和声乐为主,除了可以提高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外,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增加了砝码。音乐编辑课也成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项技能。它的开设,使舞蹈编导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转向理性,直觉走向实践。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现加以总结,以期和同行一起探讨和分享该门课程的一些成果,希望这门课能够在高校舞蹈专业中扩充知识,获取实效。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音乐剪辑,主要是用在电影制作、音乐包装、电台配乐、舞蹈伴奏等各种领域,是将一段或多段所需要的音频素材通过编辑者的审美以及要求加以拼接,最终用所需音乐素材,实现和塑造合理真实的情感场景。这是近些年来兴起的、过去不曾有的一门课程,学生对这门课兴趣很高,尤其是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的掌握对本专业的学习意义十分深远,同学们在课后作业中,都会涉及到音乐的编配,而音乐的结构,无形中影响着舞蹈作品的结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前期准备。这些前期知识包括曲式结构的分析、音乐基础理论中节奏和调式的讲解、音乐素材的分类,和音效方面的知识。而音乐基础、曲式分析等课程,在不少高校舞蹈专业中都有开设。但是,音乐剪辑课,需要对这两门知识的个别要点进行重新整合,以便学生们在知识的横向与纵向上,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过渡。这和为电影和电台剪辑配乐是不一样的,电影的配乐以画面为主,而电台则侧重于人声诵读配乐,这两者只要符合情景意境即可,即使不懂音乐理论也可,它更侧重编辑者的直觉。而舞蹈配乐则不同,它除了兼带为电影、电台配乐的要素外,还要考虑音乐为舞者提供的可舞性原则,所以更要懂得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节奏知识点的提取上,我们更应侧重让学生对节奏型有全面的认识,并对节奏型的名称于以归纳,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们一目了然,每种节奏型可以附一些相应的舞蹈作品来说明,蒙古族舞蹈《奔腾》中用了大量的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这种节奏型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情形,学生如果记住了这种节奏,日后在编类似骑马奔跑的舞蹈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找到这类音乐。表现奔马、与《奔腾》相类似的名曲还有苏军红旗歌舞团的马刀舞,后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在中国十分流行。作为军人舞蹈,它除了连绵不绝、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滚动的演奏技巧之外,还多了一份杀气。这种杀气,为剪辑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同样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节奏,万马奔腾和杀气腾腾的区别在哪里?相对于《奔腾》的《小马舞曲》、《马步舞曲》,无论是节奏还是韵律,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这也是音乐剪辑课不可忽视的内容。有一种探戈舞曲,不管乐曲旋律如何变化,伴奏节奏始终以小附点节奏型为主。在编导新疆舞蹈时,短切分和长切分节奏型的运用是该类舞蹈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如果能够识别并能打出这些常用的节奏型,那么在音乐剪辑选取音乐时,就可以更精准的表达舞蹈内涵、更符合舞蹈动作规律。此外,对音乐素材和音效归类的学习,也是音乐剪辑课的重点。在学会软件操作之前,要善于积累相关音乐素材,这个归类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例如从人的情绪方面来分类的,伤感的音乐、兴高采烈的音乐等,也可从舞蹈所需场面进行,如恢宏大气、悲凉冷清等。但笔者认为对音乐音色的讲解,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音乐剪辑课实际上就是根据舞蹈主题的需要,将不同的音乐片段进行拼接,如果能将音乐主题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它的效果要好于拼接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每种乐器对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点,教师可以用对比方式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例如小提琴和二胡,这两种乐器都属于弓弦乐器,对于情感表达各有不同。小提琴更善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感情,而二胡则善于描述情感的悲苦。以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为例,舞蹈原作选用了华彦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舞蹈表现了长亭送别时,夫妻之间缠绵惜别、依依不舍的情形,很是感人。但新的编导从舞蹈注重抒情为出发点,改用小提琴作为主奏乐器,这种从音色入手考虑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编导专业同学借鉴。在现实中,同一个作品,使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同样的情感,都是允许的,关键是谁能表达得更深刻、更确切。此外,音效在舞蹈作品中所承担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恰当的音效使用,能增加舞蹈作品的现场真实感。特别是在不同的曲子连接部分,加入音效,可以弥补曲子因前后情绪、速度不同而造成的空白。

二、技术和艺术齐头并进

很多同学认为,音乐剪辑课是一门技术课,只要记住软件的操作流程就够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既对又不对,说对,是因为这确实是重在技术处理,而非艺术创作。以电影为例,剧本是真正的艺术创作,但也是初始创作,要把电影拍好,还必须经过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剧本的结构和人物的表达,才能臻于完善。但电影拍完后,还要过剪辑这一关。剪辑不是创作,但又不是绝对的技术活。一个好的剪辑工作者都懂得,技术是基础,创造性才是剪辑的灵魂。比如,剪辑工作中有一句重要的术语叫“蒙太奇”,《辞海》对这个辞条有详尽的说明,简言之,就是通过剪辑,把这些镜头(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例如,甲对乙说:你去过北京吗?你知道在北京什么地方才能找到丙吗?紧接下一个镜头便是乙和丙在天安门前握手。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为“蒙太奇”。运用这一技法来处理镜头的联结和段落的转换,可使全片达到结构严整、条理通畅、节奏鲜明的要求,有助于充分揭示画面的内在涵义,增强艺术感染力。“蒙太奇”除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外,也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都是从属于影片内容,为影片内容服务的。这里提到的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在舞蹈编导的剪辑课程中应予特别重视。近些年,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剪辑音乐时,有一个趋势,那就是只要能配合上动作节奏,什么风格的音乐都可以进行拼贴。这样的音乐给听者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也使舞蹈作品大打折扣,因为,舞蹈是视听艺术的结合体。如果将任意的两个片段随便拼凑在一起的,如同输血的病人,血型不对,那会是要命的。把不同的音乐编到一起,讲究的是调性与和声,如果胡来,就会产生刺耳难听的效果,听者也会脱口喊出:这不是要命吗?用两个不同的音乐片段相拼接,除情感、节奏等因素外,就是和谐,这就牵扯到和声、转调等知识,同学们在乐理课堂上都曾学过,这里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但要对和弦构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四种原位大小增减三和弦,它们的协和程度要搞清楚。大小三和弦因为含有大小三度和纯五度音程,所以是协和和弦,而增减三和弦因为含有增减五度,所以是不协和和弦,在视唱练耳课中,可以让学生构唱一下这四类和弦,并通过实际作品让学生懂得和弦是构成和声的基础材料,一样的旋律,会因为和声配置的不同,而对舞蹈主题产生影响。例如蒙古族民歌《牧歌》,以该曲结构的同名舞蹈有多个版本,其中以万玛尖措和丁伟编导的《牧歌》最为有名。万玛尖措编导的《牧歌》,音乐的和声配置多为空泛的纯五度,这使得旋律更加突出,表现了草原牛羊成群、地肥水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编导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丁伟编导的舞蹈《牧歌》音乐运用了男女声混声合唱,这使得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由横向线性变为了纵向复合的和声。由于丰富了和声色彩,也让作品的主题更侧重于描写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而这个舞蹈作品的配乐也属于剪辑音乐。关于调式的问题,笔者认为,它是音乐剪辑课中非常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无论中外的舞蹈作品音乐都涉及到调式的问题,而且从舞蹈专业角度来讲,调式甚至是辨别舞蹈种类的一种必要手段。说它棘手,是因为调式知识的学习对于舞蹈专业同学来讲,不像音符、节奏、音程、和弦知识那样在内容上具有独立性,调式的学习是前面诸多知识点的综合,所以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调式知识的讲解时,更应该侧重于听觉,欧洲大小调的音乐的运用使芭蕾舞风格更加正宗,而中国的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使得我们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在音乐的选配上更贴近百姓生活、更接地气。有了这样的音乐基础,就不愁拼贴不出好的音乐了。

综上所述可见,从思想上重视剪辑的创造性,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可以这样说,这门课程的技术,只是对固定流程的熟练操作,而艺术则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感色彩,通过对情感的感知.从整体上把握剪辑音乐,是否能更好地为舞蹈主题服务,同时还可测定,我们在舞蹈音乐曲式分析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否变成实践操作。如获第六届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专场决赛第一名的《探戈的变奏》,该舞蹈的音乐,称得上是真正的舞蹈音乐,因为它不能脱离开这个舞蹈去听,编导选用了通俗曲《静夜思》和网络神曲《忐忑》,这两首乐曲曲风不同,音乐编辑通过特殊声轨处理,让两首乐曲旋律根据舞蹈探戈动作的需要,此起彼伏地呈现给观众。它所要表达的是现代都市人在金钱、爱情、工作上表现出的浮躁心理,通俗歌曲《静夜思》表达平静的人情,而网络神曲《忐忑》,则显示出了浮躁的心理。上面提到,这两段音乐是通过两个声轨特殊处理,让两首歌曲的旋律依据舞蹈内容的需要此起彼伏地出现,并采用技术手段,让这两段本不相干的旋律互不干扰,这样做,非常贴切地揭示出了舞蹈的内涵,这在剪辑拼贴音乐中,实属难得。近些年音乐剪辑软件已由单轨拼接向多轨制作发展,像《探戈变奏》这样的作品,对编导同学来说,制作上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但是,这种对舞蹈音乐通篇思考的能力,则值得我们学习和认真推敲。学习音乐剪辑,不一定死抱住旋律不放,可以把思路放得宽一点,比如,向民间的打击乐学习,向戏曲的武场学习,这是一个丰富的宝藏。例如戏曲《击鼓骂曹》,在那里,就凭一面鼓,能打出多种情感;还有山西降洲鼓乐团的群鼓《滚核桃》,那是多么精致,又是多么有气势的表演!难道这么好的音乐(没有旋律也是音乐),就不能为相应的舞蹈场面配音吗?摇滚乐可以选吗?回答是肯定的。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摇滚乐作为一种音风格,不仅国外有,中国也有。在中央电视台2016的春节晚会上,谭维维演出的《华阴高腔一声吼》,从乐队的构成,乐器的音色(包括击打板凳),到演唱的声腔,完完全全是陕西的民间音乐,谭维维是著名的摇滚歌手,但这次春晚的演出,完全吸收了秦腔的声腔,使她的演唱,具备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处而,被业内专家认定,这就是中国的摇滚乐。笔者认为,如果剪辑者需要为某个街舞配乐(或者类似于华阴的民间歌舞的节目),没必要费尽心思去搜寻外国名曲,就用中国的摇滚乐不是更好吗?因为类似于陕西摇滚的,云南、四川都有,能够借用剪辑的平台,弘扬民族民间音乐,何乐而不为呢!这一切,认知与否,成就的高低,就看剪辑者见闻的积累和学识的深度了。这也正是一个高校学生所必须追求的。

音乐剪辑课是应用性类型的课程,该课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舞蹈编导专业的固定教材,音乐剪辑类软件种类繁多,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更新,这也是该课程教材难写的原因,笔者认为,软件更新虽然快,但音乐类理论知识却是固定的,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联系音乐学习的知识点去讲解,让理论中的知识点不再是学生头疼和死记硬背的包袱,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高校舞蹈专业中,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期的舞蹈学生。后浪堆前浪,一年更比一年强。

猜你喜欢

编导节奏舞蹈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轻快漫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