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族库布孜综合分析

2020-12-07张燕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赫特哈萨克族霍尔

张燕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非常发达,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在文学方面,他是一个“诗的民族”,在音乐方面他又是一个“歌的民族”。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成了哈萨克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在哈萨克人民的生活中,音乐与诗歌是其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①

一、库布孜的起源

库布孜是哈萨克族的拉弦乐器,它不仅是一件乐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哈萨克族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哈萨克人民把库布孜视为圣物。关于库布孜的起源,学界看法不一,大多数学者普遍赞同是哈萨克族著名的民间艺人,被尊称为“哈萨克族音乐之父”的霍尔赫特创造了库布孜。据《霍尔赫特祖爷书》的记载,霍尔赫特是一位高超的乐师和库布孜琴师,他居无定所,经常带着库布孜琴周游四方,展示了自己的演唱才能。这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是霍尔赫特时代的巴克斯真实生活的写照:“从这一家到那一家,从这位伯克到那位伯克,库布孜琴挎在身边,‘吾赞’们走家串户游世界。”②

二、库布孜在音乐文化历史中的作用

库布孜在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祭祀、为民间文学说唱伴奏、娱乐、情感沟通等等功能。首先,由于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各种宗教习俗歌,如萨满巫师吟唱的《巫祝歌》、《祈祷歌》、《央求歌》等,萨满巫师到处游串进行占卜、念咒、治病,库布孜作为萨满教“巴克斯”作法时的必备伴奏工具,被视为能与神灵对话的乐器,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次,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等长篇韵文口头作品的演唱艺人们,一边说唱,一边用库布孜或冬不拉多作为乐器伴奏,为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传承起到了纽带和桥梁式的作用。另外,在哈萨克族的纳吾肉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和各种民俗活动中,库布孜成为不可缺少的演奏及伴奏乐器,在哈萨克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起到沟通情感、丰富业余生活的作用。

(一)宗教仪式中的库布孜

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都离不开该民族的宗教生活,任何民族的宗教音乐又都是该民族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期,库布孜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霍尔赫特是哈萨克族“巴克斯”③的祖先,是著名的乐手,几乎所有的巴克斯都视霍尔赫特为祖爷,将他奉为圣人和宗师。直到21世纪的今天,哈萨克族的巴克斯仍然将霍尔赫特祖爷和阿山·凯伊额奉为宗师。现代的哈萨克族的巴克斯依然把这段唱词作为固定序幕:“我要弹霍尔赫特的乐曲,我脖子上挂着库布孜琴。阿山·凯伊额是一位圣人,我祈求你们快快显示神灵。”④

萨满教的“巴克斯”(即巫师)在哈萨克民间既是演唱者、作曲者,又是行医者、占卜者,而且还是英雄史诗的演奏者。至今流传于民间的民谣充分见证了霍尔赫特的独特风范:“曲神霍尔赫特真伟大,巫医高明被人夸,手拉库布孜献曲艺,人人敬佩传佳话。”⑤

目前,巴克斯已所剩无几,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一套祈求天神的程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去了本来的许多功能,如今,只剩下治病、占卜等几个微不足道的功能。流传至今的萨满教“巴克斯”作法音乐有《包绕奎依》、《叶夏克茹》、《特列热尼吐》等。⑥

(二)节庆及婚丧礼仪中的库布孜

哈萨克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哈萨克族的民俗节日(如:肉孜节、古尔邦节、婚礼、葬礼等)时,库布孜民间艺人们都会为民歌、舞蹈伴奏或者拉奏库布孜乐曲助兴。

哈萨克族的民歌种类很多,习俗歌尤为古老。它的种类很多,包括婚礼歌、葬礼歌、宗教仪式歌。所有的习俗歌各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曲调,均由冬不拉或库布孜伴奏。作为一种群众娱乐的乐器,库布孜在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广为传播。

(三)库布孜为民间文学传唱伴奏

由于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没有比较固定的文字,许多民间故事或叙事长诗没有被记载在文献中,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的流传主要靠民间演唱艺人,他们不仅在史诗的再创作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传承上也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演唱时,一般需要一定的乐器伴奏,除了黑萨奇采用无伴奏的演唱方式外,其他都能够娴熟自如地用库布孜或冬不拉伴唱克萨、达斯坦长诗、托勒傲、吉尔、铁尔麦等各类古典艺术题材。⑦

现在,巴克斯、吉老等民间演唱艺人已经为数不多,几乎到了消亡的边缘。然而,近年来涌现出的阿肯,不仅是民间的对唱阿肯,而且是民歌的作曲家,他们依然用冬不拉或库布孜琴伴奏自编自唱,有的还能演唱英雄史诗。

(四)演奏器乐曲自娱自乐

哈萨克族人民在与草原、山河、牧群、星辰的朝夕相处中,产生了对大自然及对各种动植物依依相恋之情,为了倾诉对亲人、自然、动植物的情感,同时也为了表达自我,于是拉奏库布孜琴,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怀。

三、库布孜乐曲的音乐特征及使用功能

哈萨克族民间乐曲种类繁多,数量大、质量高、内容丰富,音乐曲调古朴浑厚、优美动听。正如哈萨克民间谚语所说:“乐曲虽然没有说话的喉舌,但有表达语言的声音”。哈萨克人称乐曲为“库依”或“葵”,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分别冠以改乐器名称,如库布孜库依、冬不拉库依等。

库布孜能演奏单音或双音旋律的乐曲。低音区长短不一的固定音与各种音程的和音,为旋律增添了许多奇妙的音色,使旋律的节奏鲜明而强烈。旋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装饰音使旋律的民族特色和韵味更加突出。库布孜琴声含蓄而内蕴,悠远而沉静;悲惨而凄凉,沉稳而缠绵……这些曲调融东方和西方民族音乐于一体,散发着浓郁的草原气息与地域风情。

(一)库布孜的演奏形式

库布孜分为古典库布孜和现代库布孜两类。其中古典库布孜又分为克勒库布孜和纳尔库布孜两种;现代库布孜又分为改革高音库布孜和“小提琴式”面板库布孜两种。

库布孜的演奏形式较为灵活,除了在宗教仪式中与打击乐器“达吾勒帕孜”一起,作为“巴克斯”祈神通灵的工具演奏,还可以独奏、自弹自唱、为民俗活动中的歌舞伴奏助兴,或者与哈萨克族其它乐器合奏,另外,哈萨克族的许多诗歌也是用库布孜伴奏演唱的。所以库布孜除了独奏之外,更多的场合是用于伴唱、伴舞,在哈萨克族中,歌、舞和乐器是难分难解的三位一体的娱乐形式。

(二)库布孜的演奏方法

库布孜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非常丰富,演奏时演奏员把琴头靠在自己的颈部,共鸣箱的下半部放在两腿之间,用两膝夹住琴箱,坐姿演奏;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关节的指尖外侧(也就是指甲根处),由内向外抵弦按音,演奏难度较大;右手执马尾弓粘松香在弦外拉奏。右手的弓法包括:短弓、分弓、顿弓、连弓、颤弓几种。用指甲盖处抵弦的左手有时轻叩琴弦、钩拨琴弦,以及运用滑音、泛音等技法使库布孜乐曲悦耳动听。库布孜乐曲的节奏、节拍、调式基本上同冬布拉乐曲,但没有冬布拉乐曲那样复杂。

(三)库布孜的演奏场合

过去,库布孜主要用在宗教活动中,萨满教的“巴克斯”作法时在固定的场所拉奏着库布孜为人们祈神请愿、驱魔治病。其次,民间艺人在放牧或感到孤独寂寞时作为自娱性的乐器演奏,演奏民间乐曲或民歌,这也是比较普及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在传统节日、喜庆、婚礼、亲朋好友聚会时为歌、舞伴奏助兴。另外,库布孜还在民间艺人演唱哈萨克族“英雄史诗”时,作为伴奏乐器演奏一些固定的曲调。总之,库布孜除了在巴克斯“作法”时有指定的场所外,其它演奏形式都没有场合限制。

现在,库布孜改变了传统的“祭祀”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演奏形式搬上了舞台,成为哈萨克族民间乐器中一个重要的成员。

(四)库布孜的演奏曲目

库布孜的演奏曲目非常丰富,主要以哈萨克族传统民间乐曲为主,也演奏民间歌曲和民间舞曲等。古典的“克勒库布孜”和改革后的“斯姆库布孜”在音色、音域上的差异,使这两类库布孜在演奏曲目、演奏种类和演奏范围上也有所不同。

“克勒库布孜”的乐曲内容主要是诉说神灵、追忆历史的,也有的表达内心世界独白,有的赞美自然风光,有的表现走马的姿态,有的描述人民生活等等。著名的乐曲有《深渊》、《金羚羊》、《白眼睛的马》、《白天鹅》,《巴什帕依》等。

改革后的“斯姆库布孜”的演奏曲目体现出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不仅演奏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乐曲、流行歌曲等,还演奏我国的戏曲唱腔及世界各国的乐曲。如我们听到的乐曲有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蒙古族乐曲《赛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戏曲有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沪剧曲牌《紫竹调》、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等,还有汉民族乐曲《喜洋洋》和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春天》等。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对新疆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库布孜的现状、发展规律和某些特征作以下总结:

1、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库布孜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多种信仰,各种宗教文化渗透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各个的方面,库布孜不仅是作为一种拉弦乐器存在,更重要的是被哈萨克人民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工具,替人们消灾祛病、呼风唤雨、请神祈愿,满足心理和精神的需求。

2、哈萨克族能歌善舞的天性是库布孜发挥作用的土壤

哈萨克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常常用动听的歌声和美妙的舞姿排遣孤独、寂寞,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民俗节日和活动沟通感情、达到丰富业余生活的目的。这些都少不了乐器——库布孜的参与,慢慢融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乐器。当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有其价值时才被保留下来,库布孜就是如此。

3、库布孜没有广泛流传的原因

首先,起初只有“大巴克斯”在作法时使用,因此没有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广泛的传播;其次,随着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人民中的传播和渗透,限制了萨满教“巴克斯”作法,只好转入地下悄悄进行,库布孜的使用受到禁锢;最后,也就是上世纪50-70年代,库布孜卷入一场灾难性的风波,受到了致命的毁坏和摧残。因此没有广泛的得到传播、保护和继承。

4、库布孜在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价值体现

现在,库布孜有其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随着社会的发展,库布孜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转换,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活跃在了艺术的舞台上。库布孜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了现代社会中的日常活动中,人们通过库布孜那苍凉深沉、深邃悠远的音色,抒发情感、追忆历史。现代的哈萨克族人民更加珍惜这一失而复得的古老乐器,库布孜经常被作为嫁妆陪着新娘开始新的生活,还有很多家庭把库布孜作为工艺品,挂在墙上或壁毯上,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审美和欣赏价值观,这也体现了库布孜更加多样的功能性。

2011年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的哈萨克族库布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今后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库布孜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这件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弓弦乐器继续发出它古朴沉稳、悠远深沉、自然宁静的琴声,真正的音乐是传统的、民间的,也是世界的。

注释:

① 李强,宋博年.西域音乐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09.

② “吾赞”指霍尔赫特时代的巴克斯。参见《霍尔赫特祖爷书》(土耳其文),安卡拉1958版

③ 萨满教的巫师,身兼数职,既是作曲者、演唱者,又是行医者、占卜者。

④ 黄中祥.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12.

⑤ 是笔者搜集到的在新疆伊犁地区流传的民间歌谣。

⑥ 三首乐曲详见《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下),第2211页。

⑦ “克萨”等均为汉语译音,均指哈萨克民间文学古典艺术题材的各类形式。

猜你喜欢

赫特哈萨克族霍尔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浅析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与发展规律
祖母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