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有感于《新思想开启中国乐种“ChuiDa Music”传承新格局》

2020-12-07朱慧子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唢呐喇叭传统

朱慧子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2016年,影视媒体上一则关于《百鸟朝凤》电影制片人无奈下跪磕头请求院线增加排片的“劲爆”新闻吸引了大家的好奇注意。伴随着电影的热映和好评如潮,唢呐(喇叭)这一传统而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和当代唢呐匠人的生活状态从现代城市社会被遗忘的角落到再一次被发掘出来,受到了关注和探索。2019年6月,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cc讲坛邀请了国家级非遗“灵璧菠林喇叭”第五代传承人周本鸣先生做了一篇《新思想开启中国乐种“ChuiDa Music“传承新格局》的演讲。短短几十分钟的演讲,通过传承人的亲身经历的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真实讲述了“菠林喇叭”演出的历程和反响,记录了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冲击下的非遗传承人内心的最真实的体会。演讲中对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菠林喇叭坚持文化自信所开拓的中国民间吹打乐的新格局引发了笔者的内心的触动和思考。

一、菠林喇叭的现状

唢呐,又称“喇叭、大笛、呜哇……”是我国传统器乐形式中比较“俗气”的一种。中国传统的唢呐音乐,主要是作为合奏音乐存在的,北方多称之为“鼓乐”,南方多称为“吹打”。虽然在曾经军队、宫廷、甚至宗教中得以应用,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唢呐仍然服务于传统民俗,是农村和城镇民众不可获缺的精神食粮。正如周本鸣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在他的儿时,婚丧嫁娶等活动如果没有唢呐是不完满的,唢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子化逐步代替了工业化和农业化,城镇人口的迁徙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民俗文化开始被人们所淡忘,唢呐也渐渐的淡出了社会活动的舞台。

“菠林喇叭”是流传在安徽省灵璧县的唢呐,在历史上由唢呐艺人周景之创立,周正玉等历代周氏族人组成的周家班所承担。起源于明末清初,历经百年,是中国鼓吹乐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分支流派,兼具北方笙管乐和吹打乐的音乐风格和功能。2010年入选安徽省非遗,2014年入选国家非遗。随着对于民间音乐的发掘和保护,人们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的深化,菠林喇叭在民间艺术传承和民俗礼仪文化中的不懈付出,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非遗保护中心和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相关民间音乐研究学者开始对菠林喇叭进行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菠林喇叭的第五代传承人,周本鸣先生,对于菠林喇叭能够跨区域、跨场域的传承和推广可谓是不遗余力。他的赤子之心,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信仰,才使得这样一个“小众”性的非遗能够一点一点的从民间乡间走向大众视野,被人们接受和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和升华。

二、文化自信的缺失

在演讲中,周本鸣提到了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就是文化自信的缺失。文化自信指的是什么呢?是一种世界观,是对民族文化自尊自强的态度,更是对中国千年历史沉淀、哲学智慧和治国理政的觉悟,是对中华民族顽强、勤劳、智慧、勇敢的生命力内心最直接的体验和表达。而非遗这种世代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中坚力量为何会“不自信”呢?我们该为这些古老的音乐文化做些什么?怎么能恢复文化自信呢?

演讲中提到几个涉及到文化自信缺失的细节问题:

(一)中华世纪坛的演出

对于底下本土观众不认识唢呐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80后的刘海力导演忍不住失声痛哭。在我国,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民间民族音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让有些人总认为国外的花更香,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国外的音乐更加时髦和洋气。这种谄媚的意识形态一旦作祟,就会造成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自卑和抵触。西洋乐器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和我们的传统乐器相比,我们传统乐器不仅历史感厚重,音乐表述上也更加有自己的特点,乐器的音色也是具有独特的标识性。以唢呐为例,流行于国内的20多个民族,亚、非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乐器具有“一孔三音”的特点,能使唢呐吹奏大幅度的滑音,从而能惟妙惟肖的模拟人声唱腔乃至语调。此外,他在音量上有很大的变化空间,既可以音色嘹亮,也可以吹出柔弱的音,可谓刚柔并济。我们不能一味崇洋,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要兼收并蓄,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勇于发扬和创新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80后导演为此事痛哭从侧面也证明了,中国年青的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觉醒和捍卫。

(二)首次欧洲之行的商榷

菠林喇叭在第一次出国演出前夕,周本鸣曾向音乐人翟晓松提出,要不要调整演出方式,例如声音吹得小点,文艺点,从而获得肯定,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结果遭到了翟晓松果断的拒绝,但是却成就了菠林喇叭的首场海外之行,演出大获成功。作为一个在文化市场演出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为何如此不自信呢?我们得出结论,菠林喇叭在前期传承道路是不平凡的,是在夹缝中探索而求生。换而言之,菠林喇叭自身一直在努力的做出改变来适应不同的环境。那么国家制定了很多的非遗的保护工作的政策和建议,当地政府也一直扶持,为何非遗传承人还存在文化“犹豫”的现象呢?首先,民间生态文化的改变。唢呐是过去集体文化仪式中乡土生活方式的映射,而现代商业发展,使得农村中的大多数人进城务工,获得更多的物质需求,面临更多的娱乐选择,原来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态逐渐的消失。唢呐传承人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坚守举步维艰。其次,传承人面临的问题。非遗在延续的过程中,当民俗活动在年轻人一代中不盛行的时候,当社会礼节开始变得快速、更加简化时,民俗受到抑制时,唢呐的实用性的社会功能性就减弱了。例如:现在城镇的婚礼,年轻人选择更多的是西洋婚纱(白色不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电子乐队,而很少用传统的唢呐。因此有非遗传承人,开始在继承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副业;甚至放弃这种“不入时”的职业,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有一部分非遗因为传承人的年岁已高,没有传承人,面临着消亡的境地。即使一切在变化,多数非遗传承人仍然坚守着文化自觉,成为非遗的延续者和传播者。非遗传承人担负的使命不仅仅是家族式的“接受”,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继续”。当然,他们的坚守、不被理解的辛酸和现实的生活,常人难以理解,没有一股拼劲和韧性是负担不了这个工作的。周本鸣当时为了菠林喇叭的传承,辞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召集到家族中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卖了房子,顶住压力,在文化市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才能发展成现在这样,试问,有多少人敢做这样的尝试和付出呢?

(三)留学生讲述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呢?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著名Allen Levines教授,开设了中国音乐课,很少人选课的事。这深深的刺激到了演讲人,他也感到非常的意外,要知道中国音乐史在世界音乐史上可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到17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不仅开始运用创作音乐,初步的音乐社会观就开始呈现了。而直至约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最早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形态才刚开始。对比之下,我们这么悠久古老的音乐文化的吸引力去哪呢?也许,这可能是个例,但是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整个民族文化的自信提升,个体才能自信,不是吗?民族文化中,民族的音乐自信绝不是,演出多少场,有多少个音乐学院,建设多少个音乐团体和协会。更多的是我们的自我接纳,自我振兴,自我发展。当我们对自己的东西看顺眼了,不贴上任意标签,别人才会接受你。就像开头提到的《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一样,树立了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也让大家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的分量。

三、文化自信的构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演讲中菠林喇叭对于传承之路的拓展和创新,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

(一)旧瓶装新酒

中国千年沉淀的文明带来了无数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安徽为例,被列入省级非遗的约三百多项,而安徽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是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建立了非遗中心等等,彰显了国家对民族文化振兴的保障和支持。但是可惜的是,有些非遗因为传承人的缺失和传承生态的破坏,终究开始慢慢消失了。为此,很多社会的有识之士和传承人都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寻找和探索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途径。以名震世界的国家级非遗安徽黄梅戏为例,曾出现了多种尝试性的传承风格,如,黄梅曲、黄梅电视剧、黄梅音乐剧,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菠林喇叭在传承途径中也采用了“旧瓶装新酒”方法,开拓出一条嫁接在传统之上的新颖道路。他们认为:墨守成规,最终会被淘汰,在继承中创新,才能被时代接受。菠林喇叭不在以单纯的技巧性音乐会来展示,而是能集中体现文化整体概念的音乐会。例如:音乐会《中国元气·周家班》的大悲调是对新生命的祝贺和期望,对逝者的怀念。《雁落沙滩》悲壮忧怨是对已故亲人的祭祀等等。音乐会将中国人对待生死的“逝者安息,生者如斯”的哲学态度展现了出来。这就是民间乐器的魅力和灵魂所在。

(二)拓宽音乐传播路径

菠林喇叭这个来自于乡间舞台的传统吹打乐形式,和其他非遗相比,独辟蹊径,走的特别的“不安分”。他们不愿意等着被安排,总是在自己主动创造机会。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让文化走出去。他们不拘泥于生活的土壤,愿意闯出自己的天地,去大城市,去高校,甚至海外去分享自己的艺术文化。要知道,一支农村的乐队,在国内演出尚可,要克服地域、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是多么的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他们认为,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带着这种文化定力和文化自信,在全国各地和异国他乡开始了频繁的演出,例如美国的为期三十天,横跨八大洲,五百家电台同时播放他们的唢呐作品,报纸媒体的赞美之词…他们的“不安分”获得了成功。菠林喇叭能够千锤百炼,离开祖辈生活的田野,营造出自己的新天地,在新场域中将民间音乐骨子里的文化精神,发挥到极致,这也和班主周本鸣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懂得文化市场、懂得如何拓宽,当然更怀揣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正是这种音乐坚守,才让全国乃至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原生态的灵魂音乐。

结 语

习总书记说过“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对文化自信中“自我”与“他者”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坚守、有特色、有传承,还要能包容、会借鉴、善吸收。从周本鸣儿时记忆中的菠林喇叭的“火”,到成年后在自己带领下的“更火”,菠林喇叭无疑为其他非遗传承道路上,提了一条可以借鉴和参考的道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菠林喇叭坚定文化自信,用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牢记祖辈留下的箴言——“盛世悦耳,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开拓了中国乐种开拓的新格局,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猜你喜欢

唢呐喇叭传统
唢呐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又听唢呐
喇叭盗窃案
唢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喇叭盗窃案
唢呐(短篇小说)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