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7李江涛
李江涛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深圳518172)
0 引言
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种在各类专业课程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综合教育理念。开放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各类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在开放高等教育中展开课程思政,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员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计算机基础》是开放教育本专业生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主要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工作原理、常用软件操作等内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各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对《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思政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这些成果既包括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成果[1-2],也包含了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案例[3-4],还包括重点本科院校[5]、军事院校[6]、职业技术学院[7]等不同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但接受开放教育的学员与上述全日制高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别,简单套用他们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案例和经验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对开放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并展开教学实践显得非常迫切且极有意义。
笔者所在的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地处经济特区,学员主要来自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我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成人学员的德育工作,倡导“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本文总结并介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1 《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较于普通高校,接受开放高等教育的学员其人事关系均在工作单位,为在职学习,接受面授的时间较短且集中,而进行远程学习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学员学习的动机也较为单纯和直接,既包含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需求,也包含有早日拿到毕业证书,实现升职加薪的愿望。学员的这些特点,使得开放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与普通高等教育中同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有着极大的差别。恰当地将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可使得学员能够更容易地接受专业知识里的价值引领,发生共鸣,进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及对其本身从事工作的高度认同感,更为珍视现在的学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系统论和发展史论两方面的思政教学目标。
(1)计算机的系统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员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作机制。需要学员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理解计算机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的“总-分”关系,理解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约束,协同工作的基本原理。让学员学习约束条件、优化设计等辩证唯物主义工程思想方法。
(2)计算机的发展史论
计算机从上个世纪40 年代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历经了多次的飞跃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人类认识机器计算,发展计算工具,拓展计算思维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是一部人们不满现状、不断质疑、不断试错进而不断进步的科学史。在这个进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工程思想、科学方法闪耀着无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性光辉,它们比工程成就更能打动学员心灵。将计算机知识与活生生的人相结合,引导学员体会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们探索的艰辛,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令学员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索态度和价值取向。
2 《计算机基础》的思政元素挖掘
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表1 列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各章节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这些思政元素经过严谨的查证,可供在教学中灵活选用。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基础》是课程是开放教育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内容也不断增列入教学计划,需要讲授的内容增多了;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学员的负担,普遍压缩了本课程的教学课时,各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课时少,经常出现赶课的状况。任课教师担忧,若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会占用更多教学时间,会进一步压缩专业知识讲授和操作实践的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校课程组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精选并整合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例如将教学案例替换成为贴近实际、贴近专业、贴近学员生产生活的课程思政案例;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钉钉、微信群等开展学习讨论,形成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微型讲座的形式,邀请业内资深人士给学员做讲座,讲授最新技术进展和国际竞争发展状况,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布置撰写小论文、小海报、小作业、小程序、小操作等任务,以任务替代考核,鼓励学员在完成任务中学习思政内容。
表1 《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思政教育元素
图1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4 课程思政教学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政元素的真实性
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可从公开的、经过核实的权威出版物、新闻电视、门户网站中选取。此外,也可购买专门的数据库,如由光明网和浙江博学易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高校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就提供了全景式的课程思政资源素材。思政元素需经过多方核实,数据要翔实准确,在授课课件中要注明出处。
(2)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无缝结合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就如同“食材”与“食盐”之间的关系,前者侧重知识传授后者侧重价值塑造,课程思政追求的是“吃盐不见盐”,体现的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需与课程内容密切联系,让学员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元素正能量的激励,实现专业学习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结合。
(3)保持思政元素的鲜活度
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尽量选取最新素材,即选取包括时政要闻、思想建设、人物楷模、学科建设等最新的资源素材,从而使思政课堂保持足够的“鲜活度”。此外,思政素材的表现形式也应尽量丰富,可包括文字资料、图片、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可起到较好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5 结语
经过探索,我校教学团队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将思政教学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发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素材库、构建符合开放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将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有机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后,学员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显著增强,学习积极性也被较好地调动起来,学员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教学团队也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前沿,结合开放教育院校的实情,不断完善《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其成为在开放教育中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模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