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英语”词汇的发展
2020-12-06刘文洋
刘文洋
摘 要:作为英语的国别变体,“中国英语”词汇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不仅要了解英语的词汇构成特点,更应该提高汉语词汇的输出意识,丰富英语语族的词汇量,以此为契机,让世界更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中国英语;词汇发展;文化传播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55
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基础项目(项目编号:WJ2020011)。
1 “中国英语”的形成
文化全球化与英语的传播是全球化历史变迁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英语的普及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而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巩固了英语国际通用语的地位。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非英语本族语的使用人数远远超过本族语者,英语使用的非本族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语言学家卡齐鲁认为非本族语人士在非英语文化环境中使用英语,英语为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必然会发生变异,这就是英语的本土化。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必然导致英语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从而产生各种英语的国别变体。中国拥有众多英语学习者,英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也必然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
2 “中国英语”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对该语言词汇的掌握。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英语强大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词汇自身的国际性。从最初源于日耳曼语族的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到如今的国际通用语,英语在其演变过程中,始终向外来语敞开大门,因此英语中包含很多从各国直接引进的借词。根据英语语言史专家塞让森在其论著《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中的记载,到十九世纪末为止,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有27个,虽然当时实际进入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借词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2]。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已经达到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借用着汉语词汇,作为英语新的外来语词汇。当时,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词第十一位。如果从语义划分,可具体分为19类:饮食包括烹调器皿类、生物名称、地理名称、艺术名词、宗教和哲学名词、政府和政治名词、种族词汇、职业身份名词、度量和货币、语言写作、朝代名词、服装名词、娱乐名词、协会和秘密社团名称、武术名称、药品名称、经济学名称、地质学名称、颜色词汇等。这些词的英语翻译都是“汉化英语”。进入21世纪,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创造的中国特色词汇也逐渐涌入英语词汇之中,国际英语新增的词汇中,来自中国的词汇数量最多。总部设在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的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英语中的汉语词汇也从最初的以历史上中国特有的事物为主,发展到中国当下的新闻词语甚至是网络流行语。
3 “中国英语”词汇意识的增强
“中国英语”提倡的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重教育,以跨文化视野合理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整合创新中国文化,然后将优秀的中国文化通过英语这一世界语言传播出去。随着英语教育者对“中国英语”的认知度的提升,“中国英语”词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2013年12月,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标准化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再次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对考试的题型与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较大的一个变化是将原来的单句翻译改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此番调整是教育部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第一次明确将中国文化元素纳入考试评估体系之中,反映了“中国英语”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英语教学与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個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英语教学目标的每一次阶段性转折都会伴随着相应的考试改革,考试又会促进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是国内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权威标准,起着隐形教学大纲的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深深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改革之后的新题型——段落翻译,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因为段落翻译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中国文化元素的加入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四、六级考试要求的基本英语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中国英语”词汇。由此,高校英语教师开始逐渐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输出的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中国英语”词汇的输入,学生也积极地阅读中国文化相关主题的英语文章,很多四、六级辅导用书也适时地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翻译词汇供考生参考。例如,中国文化概述类:中华文明(Chinese civilization) ,民族特性(national identity),博大精深(to be extensive and profound);传统文化类: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笔、墨、纸、砚(ink brush, ink stick, Xuan paper, inkstone);中医类:中药(herbal medicine),针灸(acupuncture),推拿(medical massage);传统节日类: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民间艺术类:刺绣(embroidery),皮影戏(shadow play),剪纸(paper cutting);烹饪类:炖/烩(stew),蒸(steam),炸(to deep-fry),切丁(to dice);饮食类:中国菜(Chinese cuisine),馒头(steamed bun),年糕(rice cake),拉面(hand-stretched noodles)……由于篇幅所限,实际类别及各类别单词不可能一一枚举,管中窥豹,足以看出四、六级测试对“中国英语”词汇的反拨作用以及从上至下“中国英语”词汇意识的增强。
4 结语
英语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作为英语的国别变体,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应不断提高“中国英语”词汇的输出意识,丰富英语语族的词汇量,以此为契机,让世界更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冉永平.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669-670.
[2]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