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体悟篇:我们一起来念“经”

2020-12-06牛红梅陈宏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卫灵公颜渊朝圣

牛红梅 陈宏

教学目标:

1.寻章摘句,诵读《论语》中关于为学、为政、为人等方面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分门别类去认知孔子的主要思想。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凭读释疑,借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作为万代宗师,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年,儒家文化至今仍是亚洲的主流文化,每年都有许多人来到曲阜“朝圣”。今天的我们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让我们以别样的方式虔诚朝圣,念一部儒家经典《论语》,念一部能“治天下”的《论语》,让我们“相对师生语,学堂闻念经”吧。

二、以读代讲

阅读经典,汲取精华。本节课前,学生用一堂自习课的时间整理了自己积累的《论语》经典语句,向其他同学推荐了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自习课采取师生互动、讨论评点、强化背诵等形式。教师随时进行讲解、点评,并与学生一起背诵。)

教师根据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情况,借助多媒体展示学案部分内容——《论语》经典语句50句,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齐读: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

1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1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9.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20.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

21.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3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6.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4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48.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盡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4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三、凭读释疑

针对有理解困难的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适当点拨,带领学生推敲字词句章疑点,读中释疑。

预设:第14、33、48等句可能存在共性疑问,可择机进行具体解说。

如第14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解词: 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释义:(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四、借读感悟

以第48句为例,指导、强化学生的阅读语气,进行角色互换,减缓朗读速度,通过“入心入境”的诵读,把握情感,理解句意。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整合句意,分类概括。

1.学生讨论《论语》中这50句经典语句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类。

预设:学生们可能会概括出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学习、教育、治国安邦等多个方面。

明确:教师进一步整合学生观点,将这50句经典概括为为学、为政、为人三方面,其中1~10句归入“为学篇”,11~20句可以归入“为政篇”,21~50句可以归入“为人篇”。

2.讨论《论语》中这50句三大类经典语句体现了孔子哪些核心观点?

预设:

关于为学:《论语》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君子人格为主,包括对弟子在修身、治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育弟子做人要正直坦荡,要重视“仁德”,要重视各方面的修养。这些经典语句,涉及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也涉及教育的指导思想、方法、内容、培养目标等,充满了对教与学的谆谆教导,充满无限仁爱思想。

关于为政:孔子的观点是安邦治国应以“仁”为根本,治国要遵守“人伦纲常”,治国者要选才、富国、育人,要讲信用,爱惜百姓,治政者要忠诚勤勉,要言行一致,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等等。

关于为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最简单的表述是“爱人”,即对人尊重,要有同情心,人们要受“仁”的影响,要受“礼” 的约束;而且也要求每个人注重自我修养,使“仁”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 ,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人人都努力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达到大同世界的标准要求。

明确:板书“为政”“为学”“为人”,形成三环图,核心是“仁”。

3.学生将自己背诵的经典语句“寻门”归类,学生可以进一步补充经典语句。

五、练习总结

学生齐声诵读《论语》中50句经典语句,并自行选择10句进行默写。

师: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义、礼、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我们读《论语》就是在“‘念经”,读《论语》就是在“朝圣”。

圣人孔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同时他的诸多弟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分析,去为他们画像,请同学们在课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孔门师生图谱。下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孔门十哲”,感受《论语》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有意创设了“情境”的经典诵读课,这是一节“朝圣”课,是一节“‘念经”课。本节课从开篇导语的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对50个经典语句的齐声诵读,到经典语句的分类归纳,再到整节课的结束语,从内容到形式,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庄重、严肃又神圣的朝圣气氛。

关于课前导语。这节课一开始就引入“朝圣”字样,将学生带入情境,懂得“身心”的皈依,《论语》就在面前,犹如圣人立在我们面前,在這样的“朝圣”情境创设之下,学生自然会倍感神圣,以一颗虔诚的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导语中“‘念经”一词的出现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诵读法,以读代讲,凭读释疑,借读感悟。

关于朗读。选择代表性语句,指导、强化学生吟诵时的角色意识,选择适当的语气、语速,通过“入心入境”的诵读,于摇头晃脑中沉醉,似乎已经进入了孔子的课堂,跟圣人一起学习,不断参悟,慢慢懂得“仁”与“礼”。于“借读感悟”中整合经典语句并深入分析,促使学生进行多方位联想,自觉寻找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路径,探讨孔子的核心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辨意识。

在结束语的设计上,努力呼应课堂导语,努力在课堂的最后也能不失朝圣感。我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再次强化孔子的思想,即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义、礼、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突出圣人的人格魅力与思想魅力,再一次强化朝圣的理念。

教学评价:

“朝圣”之心,最为难得,这是国学经典学习中要大力弘扬的心态。牛红梅老师这堂《论语》课,是她的《论语》整本书阅读系列的第二课,在引导学生走进《论语》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她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敬——以“朝圣”之心、“念经”之诚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距今遥远,青年学子如何跨越文言与白话的鸿沟,如何趟过时代变迁的巨大差异,如何在追名逐利的环境里,有动力去理解圣人倡导的仁爱中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引领,教师有朝圣之心,则学生易生敬仰之志,教师无朝圣之心,则学生以普通文字对待,何来探索之动力?有敬意则易生信,无敬意则漫浪松散,难以深入。“朝圣”二字,成为这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窍所在,以敬为内核,从导语到诵读,从整理归纳经典语句到结束语,始终围绕“朝圣”展开,形散神聚,营造一种浓厚的充满敬意的读书氛围,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值得所有讲授国学经典的人重视。

“朝圣”之心,需要得到诵读的鼎力支持,这是国学经典学习的要义之所在。面对50段名言警句,牛老师按部就班,没有急切地宣讲理论,而是带领学生于课前对文句进行系统的诵读与整理,于课上或齐声诵读,或低声慢咏,或带着问题读,或纯粹地沉浸于读书之中,给学生一个时间像念经一样只是读书,之后再一边读一边归纳与提炼,这样的课堂设置,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圣师之教,垂范至今。牛老师这堂《论语》课始终围绕“朝圣”这个核心而展开,学习孔夫子为学、为政、为人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首尾呼应,一气贯通,巧妙地用以读代讲,凭读释疑,借读感悟等方法步步为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净化心灵的氛围里感受国学经典的伟大与深邃,不失为一堂致敬传统的创新之课。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学经典进校园”(HJZ135-002)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卫灵公颜渊朝圣
布依少女
朝圣
弥子瑕是对是错?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