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贫困户当家人,用真心干好扶贫这件事
2020-12-06王红茹
王红茹
“上大学还差多少费用?”
“5000元。”
“别发愁,这个我来想办法解决。”
9月初,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大郭村驻村第一书记于志刚,来到于梦蕊居住的活动板房,走访了解她上大学遇到的费用问题。
于梦蕊今年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班,这让全家人喜不自胜。但随着2020年9月17日到校报到日子一天天临近,相关费用依然没有着落,这又让家人感到十分无助。
经过上门了解核实,于志刚迅速为于梦蕊填报了相关申请,并通过与西平县妇联会沟通协调,终于赶在开学的前一天,为她争取到了5000元助学金。
这只是于志刚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村民干的一件实事,近4年来,为了让当地群众早日全面脱贫,于志刚完全浸入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村村落落,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西平县优秀第一书记。
助力贫困女孩进京上大学
2018年3月,按照河南省西平县组织部的部署,河南省西平县城市管理局柏苑执法大队大队长于志刚,被选派到人和乡大郭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不是他第一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4月—2018年3月,他曾被西平县委组织部派驻谭店乡潘庄村任第一书记。
从熙熙攘攘的县城到偏远的乡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不仅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也从城市管理的市民变成了贫困户,驻村工作对他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于志刚就把根扎在了这里。他到村民家中倾心交流、收集民意,尽力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于书记,咱们村今年考出了一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大学生,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这孩子可能没法按时报到了。”9月初,大郭村委会干部向于志刚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名大学生名叫于梦蕊,近两年来,父亲由于腰痛干不了重活,加上姐弟两人都在上学,家里经济收入急剧减少。她家原来居住的危房拆除后,村里将她家上报了危房改造项目,但国家给予补助的危房改造款只是一部分,由于缺少劳力,她家却没有能力再建新房。两年多来,一家人就住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
此前,知道于梦蕊考上了大学,亲戚们给她东拼西凑了一些学费,加上大郭村委會、人和乡政府、西平县民政局给于梦蕊出具的家庭困难证明,也能为她到校后减免部分学费。学费解决了,可到校后的生活费还是让一家人犯了难。
于志刚详细了解了于梦蕊家面临的困难,迅速与西平县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终于在开学前一天,为她争取到5000元的助学金,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9月15日下午,于梦蕊的爷爷于海亮带着孙女,来到大郭村委会签字并办理了相关手续。于梦蕊难掩内心激动,高兴地说:“我真幸运,一辈子从没有这么幸福过!我不会忘记于书记和众多好心人对我的帮助。进入大学后,我将更加发奋努力,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与厚爱,将来学成归来,以实际行动回馈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
2020年9月15日晚,在拿到所有上大学的手续和筹集到的各类费用后,于梦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开启了她人生的另一篇章。
把贫困户当亲人
人和乡大郭村,全村总户数1064户,总人口为4398人。其中低保户75户,残疾人121人(重度残疾5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71户、174人。
2018年,于志刚被派驻到该村后,迅速走遍全村的常住户之后,重点入户走访了71户贫困户。
“他不是我的家人,是我的亲人。”提起于志刚,大郭村贫困户曹廷胜不无感慨地说。
今年73岁的曹廷胜,家中只有他和孙子曹阳宝两个人,而曹阳宝常年在郑州打工,多数时候,是他一个人生活。
由于患冠心病多年,当地医生建议曹廷胜做心脏搭桥手术。2019年10月30日,于志刚联系上了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亲自开车,与乡干部李新华一起,带曹廷胜到医院就诊,并和医院专家细致沟通曹廷胜的病情。
于志刚和李新华先后4次陪同曹廷胜去医院就诊,专家会诊后认为曹廷胜心血管壁过于薄弱,再加上年纪较大,不适宜做心脏搭桥手术,出院时于志刚自己开车把曹廷胜接回了家。
由于不能做手术,医院建议曹廷胜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曹廷胜为此顾虑重重,夜不能寐。
为消除他心中的顾虑,于志刚多次到曹廷胜家耐心细致地开导,并向他讲解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流程和报销政策,让他安心服药治疗。
将于志刚视为“亲人”的,还有贫困户郭周永。
由于之前是言语一级残疾,郭周永并不符合残疾人托养条件。了解到他的情况,于志刚多次到西平县民政局、县残联和县人民医院,帮助郭周永重新鉴定残疾等级。2020年8月2日,郭周永顺利入住县重度残疾第二托养中心。
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
“这可让我咋办呀!”今年4月,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大郭村远近闻名的众给力家庭农场负责人郭保平看着自己的100多亩地,犯了愁。
原来他与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3万吨的黑萝卜购销合同,再有4个月就要到期,而自己的100多亩地里产不出那么多,搞不好还要负违约赔偿责任。
于志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郭保平渡难关。他挨门挨户与农户协商,腾出近400亩地,让郭保平与32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郭保平拿出200亩地用来种植黑萝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但是,剩下的200亩也不能闲着。于志刚从河南周口引进的红花种子,在郭保平的地里落地生根开出了花。
繁忙的季节,于志刚又找来12名贫困户在这里务工,让这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不仅如此,今年9月,于志刚又带着郭保平几次跑到湖北省襄阳市考察当地的栀子花种。初步打算,下一步将通过栀子花种植,依托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逐步进军天然色素行业。
金秋十月,郭保平种植的黑萝卜丰收在望,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黑萝卜在10月底收获并交付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我已经跟该公司签订了新一年的购销合同。这真得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于志刚,没有他,我不仅没有收益,还要赔很多钱。”
作为大郭村第一书记,于志刚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访贫因,挖穷根。
通过走访调研,于志刚意识到该村的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结合村情,他提出“强组织,建产业,求外援”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大郭村村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2019年,大郭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营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发展与服务。合作社通过土地租赁、坑塘承包、光伏发电等,2019年为大郭村创收25.5万元。
“产业是脱贫的基础、致富的源泉,一个地方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接下来,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大郭村发展的更多的新型主导产业。”于志刚说。
付出终有回报,于志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大郭村全村贫困户动态管理摸底调查统计结果,2019年贫困村摘帽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减少到2户8人,现在这2户8人经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也已稳定脱贫。
不仅如此,大郭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均以每年11%的增长率持续增收,“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预计2020年大郭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将高出国家贫困户基本标准。”于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