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020-12-06刘桔林陈美芳

财会学习 2020年32期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

刘桔林 陈美芳

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除了使用礼品、折扣、广告等手段外,基本上都采用了赊销这种营销手段。信用销售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账户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一方面依赖应收账款增加营业利润,另一方面应避免应收账款过度使用、避免资本运作困难和不良债权风险增加等问题。

关键词:应收账款;赊销;管理

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除了比对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传统竞争形式外,商品交易竞争还通过比较赊销交易的优惠程度来进行,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大量积压、流动资金不足,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若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后续管理未跟上,催收不及时或者催收无效,就会对应收账款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大量的应收账款产生后,有效的监控管理对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有积极的作用。

一、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一)A公司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分析

根据该公司的年报数据,2018年末,A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达到 77亿元,占全年流动资产的3.90%,占2018年企业总资产的3.10%。在2018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81.00亿元,与2017年同比上升了33.38%,应收账款的总额较2017年相比增加了18.86亿元。然而,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16年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在下降,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2016-2018年连续下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现象值得深入考究。2015—2018 年 A 公司赊销的总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销售总收入增长的影响,2018年的应收账款回款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A公司在4年里的销量不断增长,导致应收账款总额最终大幅度增加,究根结底,源于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扩大销售,采用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二)A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从其发生的时间开始,到收到结清款项之前的这段时间,账龄的长短可衡量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的整体质量。A 公司在 2017 年报表中披露出的应收账款账龄具体情况。A 公司应收账款账龄的分布划分较为清晰,主要分布在4个部分,有98.73%在1年以内,1.17%超过1年,0.11%在2~3年,超过3年的有0.06%,利于对快到期的账款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随着款项的时间长度变化,减少了账龄过长而造成的呆、坏账风险。随着销量上升,A公司的赊销占比也逐渐扩大,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也在上升,如果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够合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除了对账款的账龄具体分析以外,A公司也应该去探求更多、更高效的管理办法以规避应收账款数额扩大带来的风险。

二、A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A 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责任意识不够

A公司对于员工整体素质要求不够严格。销售人员对公司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对自己定位不够清楚,在销售业绩与工作收入挂钩时,一些员工为了利益,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提高业绩。这些销售人员会大肆使用赊销方式,力求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回报。其根本原因是员工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利用销售管理上的漏洞,谋取私利。

2.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后续管理不严

A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的后续管理未能积极对待。应收账款的后续管理混乱,出现该管的不管,想管却管不好。应收账款产生后,账单整合、更新不够及时,各个责任部门划分不清,管理效率低下,使得应收账款不断积压,大量的款项逾期未收回,资金回笼困难难以扩大生产,加大企业经营风险。

(二)A公司应收账款问题的成因分析

1.商业上恶意竞争

在有限的客户资源下为争夺市场份额,除了销售行为外,以信用为基础的赊销或者赊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整个营销信贷被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你不賣,别人卖”的情形,所以,大部分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只能通过“应收账款”稳住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2.信用机制不健全

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信用还不完备,在交易中企业间失信或者信息未及时对接的情况常有发生。例如:在交易活动中,购买方为取得销售方的“信任”而对销售方的付款条件满口答应,等到销售方想要拿回自己的“收益”时,购买方的态度与前面大相径庭,回款拖欠甚至出尔反尔,即便最后收回了货款,这其中人力物力消耗也无法避免。当整个市场信用机制不健全时,在整个交易中由于供需过大采取赊销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抢占销售先机,提高市场占比,无论哪个行业也不能例外。

3.销售制度上的缺陷

在采用赊销这一交易方式时,势必要进行严格把关,虽然A公司进行了前期调查,但整个过程的管理仍不到位,风险意识严重缺乏。一些销售人员为一己私利盲目跟风采用信用销售方法,致使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大。还有资信评价极低的企业与无良的销售人员串通,伪造企业调查报告单,通过大量赊销赊购来达到两方的目的。现整体的经营情况下,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不足,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未建立完备的销售制度和合理的销售程序,也是公司经营中极大的隐患。

三、A公司应收账款改进建议

(一)事前管理

信用交易盛行,如果没有良性的信用管理体制,采用了以信用为基础的赊销方式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更无法具备风险防范能力。为合理运用信用销售,企业需做好一些应对措施,减轻信用销售带来的负担。企业要提高监管能力来降低风险,首要的是从自身的内部控制出发,建立客户信用监管体系,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管理。

(二)事中管理

事中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迅速定位问题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风险。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动态的资信评价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提前了解客户的信用状态并对账款跟踪管理,打破企业在信用销售中的被动局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回收措施。采用账款跟踪管理,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合作情况,调整账目上的公司的资信评价。反之,若是企业未及时进行重新评价,便增加了企业的呆、坏账产生的风险。

第二,赊销申报制度。建立赊销申报制度协调企业各部门,将赊销出去的库存商品和购货单位进行记录,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企业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产生,将已赊销的产品及时申报。总之,只要有购买单位不是“现买现付”,提出延期或者、分期付款时,销售部门的经办人员就必须统一按规定程序进行赊销申报。

第三,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对账。企业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变化,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对账,以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监控。在日常的经营中,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对已发生的赊销业务的账款进行对账,并把应收账款对账单及时传递给客户,由客户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明确两方应收账款的义务和权利。

第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在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中,坏账无法避免,但可通过有效的途径降低。比如:企业严格按照國家的相关法律执行应收账款的对账、清算工作;在涉及填制应收账款账簿、开具发票等方面,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各个环节的工作,以减少坏账损失、降低经营风险。在对应收账款进行核算后,建立完整的坏账准备金制度。

第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考核、筛选、培训制度。企业应该提高工人准入门槛,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特别是与客户直接交流的人员的选拔一定要严格。企业从自身性质出发,招聘员工时设置一些必要的考核机制,要兼顾一线工作者的个人品德与工作能力,并以德行为先。

(三)事后管理

第一,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机制。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不少购货方为自己拖欠货款寻找各种说辞,企图逃避债务,如买方以企业后续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备造成自己亏损等借口。因此,为了避免担当不必要的责任,企业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制度是必要的,而优质的售后服务更能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

第二,建立合理的催收制度。在此过程中,公司员工在执行计划时,务必与欠款单位及时沟通、协商,避免破坏商业合作关系。若是在催收过程中,遇到无理的还款要求,公司应明确拒绝,避免自身利益受损,并将催收失败的公司重新进行资信评级,为今后的商业交往“排雷”。

第三,完善应收账款债权保障机制。A公司在进行赊销前,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权衡利弊后,可以接受购货方使用质押物作担保。但公司必须严格审核购货单位提供的证明质押物的“价值”的资料,再进行赊销。公司选择接受客户提出以质押物为担保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家电行业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行业迅速在全球崛起,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的扩大,意味着有更多的客户资源,但不免使得各个公司应收账款数额增多,所以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丝毫不能懈怠的。从本文中可以看出,A公司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缺乏整体的管理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应收账款产生的问题。故而,在此列举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于该行业的其他公司能够有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伶俐.论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6(03):23–25.

[2]高海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0):88–89.

[3]赵鑫.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5(07):5–6.

[4]王艳红.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J].经营者,2015(02):92–94.

猜你喜欢

应收账款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