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6唐遥原
唐遥原
(梧州市群众艺术馆,广西 梧州 543000)
赞美,即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满足,而且能让人感到愉悦,增强人的信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经常赏识、赞美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为原则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生命而自豪。如果教师、家长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学生的微小进步而加油,让学生形成“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学生就能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被赏识的感觉进一步发展、升华为赏识自我和赏识他人。赏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其身上闪光点的教育,以突出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克服不足的能力。如:学生在音乐方面暂时落后,就培养和挖掘其在体育、绘画方面的特长;语文成绩暂时落后,就教他如何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合作,学生在一个方面有成功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找到“我真棒”的感觉,从而提高他在其它方面的自信心。无论学生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作为教师或父母,都应该给他们以信任和尊重。正如一位母亲所说的那样:“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拥抱他、亲吻他,为他感到自豪。”
二、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建立儿童的自信
对于很多内向怯懦的儿童来说,通过赏识教育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读懂儿童的内心,不能盲目对儿童进行评判,需要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并从根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教师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当下,蒙特梭利教育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其主要的精髓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个体的发展,这与当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运用赏识教育方法以促进儿童建立自信,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增加师生间交流
赏识教育更加利于教师与儿童间的沟通,教师的赏识以及鼓励能够让儿童觉得教师是理解他的,从而有效的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使得教师成为儿童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推进能够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从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儿童会表现出积极大胆,不惧困难的品质,在儿童长大以后在人际交往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上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当下需要政府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三)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在
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儿童自身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和价值感,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力。而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一定潜力的,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对儿童的优点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孩子良好表现给予高度的可行和鼓励,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以“我能行”的良好心态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去。
三、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是非常的正常的,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的鼓励、引导和赏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主动的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不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对于班级上一些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在找其进行谈话时,可以说其脑子灵活等赞扬的话语,多说一些他的优点,然后说出他学习差可能是使用的方法不对,通过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进而提升其学习成绩。一个好的评价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困难的信心,而且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当学生战胜了学习困难后,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升,学习成绩也会有新的进步。
(二)运用赏识教育,让儿童在关注中快乐学习
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儿童进行关注教育。由儿童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其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获得他人的注意和认可,特别是与之亲近的父母、教师等。而声乐艺术的教学与普通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儿童声乐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在青少年宫进行声乐学习的认同,其声乐基础不同,个体差异表现的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每一个儿童给予一定的关注,对每一个儿童的水平给予肯定,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对儿童的关注和赏识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表达方面。当儿童依照老师要求完成练声、歌唱作业之后,或者是较之前有一定进步时,教师都应当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种鼓励可以是直接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课堂中点名或者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直接叫孩子的小名,或者是以眼神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肯定等,教师这些微小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了,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等。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关注”的过程中除了语言,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是表情等来对儿童表现进行认同和鼓励,例如当儿童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同时也可以轻轻摸一下学生的头来表达鼓励,也可以通过一个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等来表达对学生的注意。通过这些都可以让儿童内心获得一种满足感,无论是对今后声乐艺术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意义。
(三)选择正确的时机实施赏识教育
进行赏识教育要选准时机,准确到位的加以赏识。适时的赏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孩子学习的“催化剂”,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孩子表现优秀之时,我们自然应该予以赏识。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累,能顺利完成规定的任务,演唱优美动听;有些孩子多思善问、善于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孩子好奇心较强,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些孩子表现出其它某些特长;或者孩子平时表现平平或相对较差而略有进步时,我们应该不吝音微笑,让孩子从内心发出微笑。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进步,教师应注意对他们的良好行为及时进行强化,要让孩子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哪怕是及其细微的成功。孩子有困难时,我们同样应该赏识,化解其心中的冰山,重新燃起希望。有些孩子比较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缺少学习兴趣,甚至会厌烦、胆怯,畏难;有些孩子音乐感知能力和音准感相对较差,信心不足;有些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受到嘲笑和不公正对待;孩子刚进入教师注意力尚未集中到学习中来,或者孩子经过三十分钟的学习感到倦怠之时,更加需要老师的赏识。
综上所述,儿童音乐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来感染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