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意义
2020-12-06舒木星
舒木星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站在我国即将实现全面脱贫、达成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并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时刻,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作家和出版者的使命。
巴西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若热·亚马多曾说过: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1]。少年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用现实主义精神来进行儿童小说的创作,用精品力作引导他们向上向善,对于繁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事业,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铸就民族未来的高尚灵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在新时代背景下,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意义巨大
(一)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一直是满足儿童阅读的必需品
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1949年以前,诞生过许多传世的儿童文学经典:上个世纪20年代初,叶圣陶《稻草人》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原创童话集;三四十年代,张天翼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严文井《南南和胡子伯伯》,管桦《小英雄雨来》,等等。[2]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拨开了时代的阴霾,指引了光明的成长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对弘扬现实主义,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使命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精品佳作:其中诸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晚上升旗手》,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等等。近年来,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孟宪明的《花儿与歌声》,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谢华良的《陈土豆的红灯笼》,彭学军《建座瓷窑送给你》,汤素兰的《阿莲》,李东华的《焰火》等,旗帜鲜明地举起了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大旗。
创作与出版现实主义作品,既是拥抱儿童,深入童心,又是传承历史,反映现实,紧贴儿童的精神世界,感动和影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留下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事实上,正是一部又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在潜移默化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呈现给广大儿童,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食粮。
(二)创作与出版现实主义儿童小说是回归儿童本位的内在要求
“儿童本位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首次提出,并做了系统阐释:“儿童本位”观就是遵循儿童的本质——包括天真活泼、强烈的正义感、深厚的同情心、崇拜名人英雄、模仿、乐群、爱美、充满好奇心等。[2]这些深刻内涵的本身,既给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创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少年儿童阅读的需求做了很好诠释。
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陈伯吹在《谈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很早就提出著名的“童心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3]
进入新时代以来,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已经接受了儿童本位论。因此,在这样主流的认识背景下,产生一大批擅长现实主义写作的作家,以及许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其实,儿童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情感方面比成人更敏感。他们能够从作品字里行间的故事,真正找到自己的共鸣。在阅读中,他们往往能够自觉融入他人的世界,想他人之所想,感他人之所感,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认识能力与思想水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都是从儿童本位出发,立意建立在非常自然的基础上,以孩子的视角去用心书写,真正达到成人与儿童共情。
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实现儿童本位?最直接、最适合的题材就是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因为它具有先天的题材优势和成长土壤。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创作中,来源于儿童现实与心理的需求,并都升华了弘扬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弘扬真善美,真正做到了回归儿童本位。新时代背景下,“真”“善”“美”这三个词汇不再是空洞的表象之词,而是深深扎根在现实世界的源头之中,从现实土壤汲取营养,并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笔头之下。用现实主义精神来创作的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回归了儿童本位需求,让儿童很好地与现实世界打交道,从而克服对未知的茫然,加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充满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与梦想。
(三)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是成人世界与儿童心灵交流的桥梁
进入互联网时代,世界每时每刻几乎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成人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尚且需要不断适应,而少年儿童本身是特殊的群体,学习和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力和自制力较弱。因此,现实世界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力是更加巨大的。科技为人类世界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成人与儿童的相互理解难度变大,二者间的代沟正有拉大的趋势。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创作和阅读现实主义儿童作品是一个重要的桥梁。曾经,我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一直引领着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后,本土的原创现实主义作品日益势微,创作的淡化趋势明显。市场上各种榜单,一度被奇幻魔幻作品、引进作品霸占。新时代以来,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创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重视,其间产生的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反映出了将成人拉回现实,关注当下,了解少年儿童的生活状态,不再以“朝花夕拾”过往经验,引导人们俯下身去探求、去发现当前儿童成长的烦恼与美好。
同时,大量的优秀作家开始关注当下,用鲜活的现实体验来创作。他们写活了当今儿童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使得一大批现实的问题活跃于纸上,包括升学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网瘾少年、校园欺凌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流浪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等。例如,作家韩青辰的《因为爸爸》一书中,主人公金果从开始与当警察的爸爸结“仇”,从不理解逐渐意识到警察的伟大,他自己也因此走出了自我狭小的天地,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
可以说,新时代背景下,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写就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儿童心灵的现状需求,为弥合儿童与成人世界的代沟,增进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出版优秀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是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坚持把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少儿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少儿出版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要求广大出版人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将更多优秀的作品呈现儿童面前,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作品。这些就是每个人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市场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近几年,我国出版童书数量超过20000种,品种连续几年虽有降低,但是码洋依然持续增长,市场繁华依旧。但是,繁荣背后,也不乏隐忧。在当前童书市场上,重复出版与同质化严重,已经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甚至还有一些原创的作品,存在着穿越、魔幻和暴力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成长。以目前市场上火爆的校园励志小说为例,其中各种“上学记”“励志小说”占据童书榜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打开各大网店平台,不仅题材一致,内容相近,书名都已经到了高度近似的情况。例如《妈妈不是我的佣人》畅销以后,就有数十种跟风之作,诸如《爸爸不是我的佣人》《爸妈不是我佣人》《父母不是我的佣人》,如此种种,令人唏嘘。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出版更加紧迫,也更理直气壮,更加有力量。我国有3亿多儿童,出版更多不同类型的中国孩子的故事,用心去感受,关注儿童自身遇到的困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其实,我们深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人类遇到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复杂,不同时代的儿童面临的困惑也大不相同,这就为现实主义创作与出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脱贫攻坚中的精神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城乡巨变、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冲击、科学家精神的体现、儿童与全世界交流成长,等等,出版这些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作品,既是践行每一个出版人的使命,又是实现出版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在新时代,国家支持各种重点选题申报和一系列扶持政策,加之全社会包括媒体、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创作层面,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都能从当代儿童实际出发,蹲下身子与儿童对话,真正从回归儿童本位出发,摒弃“我手写我心”“朝花夕拾”之嫌的创作老路,走近儿童的心理,去发掘新的素材,创作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精品,也为这个时代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和出版,既是对人民疾苦、儿童成长和普通人命运的密切关注,也是为时代立传、为未来添彩、为民族立魂的重大事业,意义非凡、应有可为、大有可为。优秀现实主义儿童小说都是直指人心,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文学。越是物化的时代,这样的作品,就越是不可替代,就越有穿透人心、穿越时代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全社会都更加需要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