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2020-12-06车小婷
车小婷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前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影响,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在正确三观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校教育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设置思政课程,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我国部分高职学校具体情况而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校思政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先进教学观念的推进和实行,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树立正确思政观念形成阻碍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改革的要求,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推荐思政课程的教学进度,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不良影响。第三,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校园思政课程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导致思政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第四,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不健全,思政实践考核机制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考核通过试题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教育,缺少社会实践,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内涵理解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认识的发展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期间行为模式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1]。
从高职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在校园课程设置环节占据主导位置,学校应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的积极推动作用,科学合理设置思想政治课程,将校园的思政课纳入到学校教学过程中来,保证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不断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平台。从高职院校教师方面来讲,一方面,教师受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限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致使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形同虚设,无法发挥课程的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程度不深,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待学生,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直接因素,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开设校园思想政治课程,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条件。学校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初期,要对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教师,应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先进教学理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期间,由于学校和教师对思政课程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力度不足,严重制约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对校园思政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加快转变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开设思政课程后,要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对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约束、规范和指导,不断推进思政教学改革的进程[2]。
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借鉴和学习其他院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时的优秀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创造条件。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上开创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资源,打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分层教学动态性和层次性作用,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频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有效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育课程体系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改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弊端,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对现有的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及时更新,在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供教育平台。
第一,学校要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校园内部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组建起校园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选拔有管理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作为队伍的带头人,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培养业务能力突出、教学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的思政教师,保证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高职学校要对校园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积极组织建立“校园网”,在校园网中发布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收集和整理优质的网络资源,使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保证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第三,高职学校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构建思政教育平台提供制度保证,学校要在不断的实践基础上,对校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实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严格管理。
(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按照“大思政”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提供上升空间,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保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大思想政治”的教育背景,推进校园内思政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政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