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策略探析
2020-12-06赵丽延荣荣袁郝郝
赵丽 延荣荣 袁郝郝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不断实施,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社会各个阶层与主体都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作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脱贫攻坚背景下积极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承担社会责任,奋发有为,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分析
(一)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作用
教育是阻止贫穷代际传递的良策,也是其根本。让高职在脱贫攻坚战略布局中发挥独特优势,能够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的有效融合,让人才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连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本身门槛较低,且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简单易懂,有助于在脱贫攻坚中广泛吸纳人才,实现人才的快速成长,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创造经济价值。
(二)有助于实现人才的平衡性发展
根据实际调研发现,当前普通本科大学生中,主要是来自城市、乡镇和普通农村的人员居多,对于贫穷落后地区的大学生吸纳较少。而在高职院校中,经济贫困地区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因此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吸纳能力是巨大的,能够有效维持社会人才发展的平衡。
(三)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一直紧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帮助劳动者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战略布局的实施下,高职院校不断调整发展结构,瞄准区域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专业体系,积极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助力高职教育的积极转型。
二、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完善之处
(一)高职院校服务发展工作尚未与脱贫攻坚产生紧密耦合
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的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招生、资助、培训、教育等方面,然而这些项目都较为分散,服务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无法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特点与扶贫计划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部分高职院校困于自身发展,无法在专业设置、教学机制、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专门对接,难以有效融合产业、专业和脱贫三项内容,从而影响了服务发展水平的提升,无法在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应有之力。
(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要想在脱贫攻坚战略中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就需要有政府支持、产业跟进、群众配合和自身努力。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因为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在现实发展中面临着较多的困境,无法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人才发展规划构建相应的帮扶平台,打造稳定的扶贫机制,因此经常会出现“独自奋斗”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充足的社会资源,资金缺乏,在经营过程中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法施展拳脚,导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差,服务发展水平低。
(三)普遍性就业创业意识的衰退
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很大,特别是伴随着国家所倡导的“大力创业”政策,创业活动此起彼伏。但是基本上创业活动集中于城市地区,而且均为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去实施。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因为生源限制,其校内占据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来自贫困地区,而学校也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创业资金,导致回归乡土创业的活动受限;再者,高职院校中的很多学生虽然来自贫困地区,但是他们毕业后并非想要服务农村,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的组织动员能力还较差,无法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无法充分发挥返乡创业的优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国家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根据实际调研发现,当前职业院校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都倾向于在本地就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具有浓厚的乡村情怀,然而因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实践培养、课程构建等方面过于同质化,未能结合脱贫攻坚的政策需要和区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其在服务发展脱贫攻坚大局中的水平始终较低,难以真正让自身的人才优势得到充分显现。
三、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聚焦脱贫攻坚战略,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发展教育引导体系
在脱贫攻坚战略大局中,高职院校要对接各地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有着紧密联系,而高职院校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输送技术型人才。为了提升服务发展脱贫攻坚的水平,高职院校要构建学生返乡发展教育引导体系,帮助学生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有可为。第一,要培养高职学生返乡工作的意识和素质。要不断转变学生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看到乡村的巨大发展潜力,激发学生返乡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让学生们能够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大有可为。第二,搭建脱贫攻坚返乡服务平台。将脱贫攻坚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农村农业工作意识,借助网络、新媒体、宣传广告、展示板等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对脱贫攻坚的相关项目进行宣讲,营造良好的返乡工作氛围,并借助政府、高校和乡村三者间的合力,构建返乡服务平台,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第三,基于乡村发展实际,打造“双扶”协同发展机制。“双扶”是需要高职院校和贫困地区齐发力,实现“输血”和“造血”的对流。教育问题是贫困地区经济难以发展的重要阻碍,借助帮扶政策,高职院校可以选派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开设技能课程,实现高职教育资源在贫困地区的充分流动。同时,扶贫先扶志,高职院校要深入到贫困地区实际,开展实际调研,挖掘地区发展特色和产业资源,形成产业报告,调动贫困区域人口发展经济的经济性,而地区也要积极配合,努力学习技术能力,实现双方有效互动。
(二)依托脱贫攻坚服务平台,实现高职院校配套设施的不断发展
为更好地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应有的效力和作用,高职院校要借用好脱贫攻坚服务平台,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学校要打造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助力人力资源智力和技能升级,基于国家脱贫攻坚实际状况,开发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水平,通过选派青年教师、优秀师资团队参与到各地区顶尖企业中实习、挂职,担任重要职务,以将优秀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市场需求传达到位,从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国家脱贫攻坚战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可以立足于高职院校的本身优势,并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按照当地企业状况,优化专业设置,专门性为地区发展培养人才,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其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和设备上的优势之处,借助帮扶、乡村建设等项目有效带动乡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乡村之中的人力优势,开发多种技能培训,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以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三)坚守高职院校育人职责,加强资金投入与资助力度
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在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实施,而这些区域的教育问题十分落后。按照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落后地区,他们缺少上学的基本费用,甚至生活难以维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提升自身的服务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针对学生们所忧愁的学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让学生们能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学得起技术,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融入到校园生活。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朝着实用性方面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们在毕业后积极回归家乡,建设农村,在农村的广大天地中施展自身的才华。通过在资金方面的不断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发展智力,引导他们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力量。
四、总结
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实现全面脱贫、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力。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服务发展水平还较低,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只有聚焦脱贫攻坚战略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发展教育引导体系,依托脱贫攻坚服务平台实现高职院校配套设施的不断发展,坚守高职院校育人职责加强资金投入与资助力度,才能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