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20-12-06戴静
戴静
(大余县东门小学,江西 赣州 341500)
何为阅读?并不只是让学生能够通顺流利的朗读下来,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带着感情和思想对每一句话有一个自我的理解和深层次挖掘的过程。阅读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这一段话在讲什么,了解每一段落与每一段落的连接点是什么?每一篇课文中某一个字的用法就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所以阅读的整个过程是需要学生投入和集中注意力的,这样也会使阅读过程更有效,本文意在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小组合作进行阅读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的讨论和表达邀请,也可以相互之间间补充思想,能够让整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和充实,还想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也能够更有兴趣来对待,这样也可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阅读语文课文《搭船的鸟》的过程中,上课前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座位来安排小组,让学生能够秉着就近的原则来与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方便讨论和交流。而且老师需要让学生提前坐在一起,那么在上课时,老师需要安排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对整篇文章通读,而且需要自己组商讨怎样分配时间?从而更好的让整篇整篇文章的脉络可以更清晰,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相应的知识。每个小组都会有展现的时间,需要总结自己组的思想,进而分享给其他学生。在小组阅读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因为每个组的成员由多个学生组成,所以整篇文章的段落也分为很多段,那么老师就可以提醒学生合理安排课文内容,并且针对性的将具体信息进行综合讨论,从而让整篇文章的阅读效率可以更高。这样分配下来,也可以合理的利用时间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并且也能够让自己组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讨论,以便于能够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得到更高的分数。所以老师给学生一个提醒,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组织阅读,也让阅读的过程更有效率。
二、创造情境,激起阅读兴趣
阅读也是需要学生能够有一种情感的联想,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要有情感的带入,能够让自己可以更投入。学生将自己的精力和集中度投入的越多,越能够深层次的去挖掘课文中的相关情感和内容,这样也会让阅读更加有效率。那么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很好,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金色的草地》的阅读过程中,老师根据这篇文章的表达的感情和内容相应的创设一种情境,创造的方法就可以通过音乐或者是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这样的情境当中。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几幅非常梦幻的关于金色草地的图片和视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来想象自己在这个地方的时候,能够产生感情。那么在学生想象一分钟之后,再播放一个比较安静且祥和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在这个音乐当中沉淀自己的情感,也带着这样的情感进行接下来的阅读。那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可以继续播放这首音乐,让学生保留的这份情感能够一直进行延续。而且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进行阅读的,而且老师让学生在阅读过后表达一下自己阅读完的感受。而且老师让学生阅读完成后,说一下自己感受到的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制作阅读思维导图
老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前能够有一个意识,通过整篇文章的阅读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对于这篇课文的看法,制作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展现出这篇课文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通过的形式,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那么老师需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对文章当中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看法,也能够写下来,在课上的时候交上来。并且老师可以随机挑选几幅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解释和阐述,让课文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率,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深入探索和发掘的意识和行为,更好地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那么老师在之后也需要对学生所做的思维导图进行一个评价和评级的过程,然后再发放下去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之后的阅读中更有针对性,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结束语:阅读就是需要学生能够充满探索精神,也需要老师予以正确的引导。阅读是需要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将文章中的重点分析出来,并且用自己的思维加以分析,也能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文章的内容能够清晰的展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而且老师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也要用合适的方法,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