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视角下高校啦啦操教学的推广策略
2020-12-06段朝珊
段朝珊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体育部,山东 青岛 266106)
啦啦操是当前高校教学中一项新型体育项目,涵盖动感音乐和激情有力的肢体动作,在振奋人心的氛围中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高校啦啦操教学的开展的目标,符合我国近年来新课标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啦啦操运动也是起源于高校,所以高校要重视和紧抓啦啦操教学效果,立足于本土化特点,在啦啦操项目中充分融入本土的风土人情和舞蹈活动等元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来。有效促使啦啦操教学向更加多元、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当前高校啦啦操教学现况概述
当下,由于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也对啦啦操教学越来越重视,有很多大学已经将啦啦操运动列为体育选修课,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啦啦操体育运动比赛,旨在将更多学生吸引到啦啦操运动的参与上来,啦啦操运动的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特征,非常符合当前大学生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更能全面促进新时期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个性化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啦啦操教育模式的单一,动作形式单调,学生在跳啦啦操的时候不同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高校啦啦操教学也缺乏创新和改革,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啦啦操项目在体育选修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在啦啦操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啦啦操内容的革新层面上,高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加强重视,积极探索更适合现当代大学生特色、更能激发大学生潜力的新模式。在啦啦操教学中充分融入本土化元素也是尤为重要的步骤,选择符合大学生生活经验、行为习惯的方面加以结合,增强啦啦操运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加入啦啦操运动项目,并在其中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本土化视角下高校啦啦操教学推广之策
(一)理念本土化
高校啦啦操运动是属于体育项目的一种,它既具备体育文化中的赛场文化和团队精神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例如:啦啦操娱乐文化等,啦啦操文化中还彰显着校园文化等元素,对于一项体育运动来说,良好的文化内涵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学生的人格素养,因此,在啦啦操项目活动中,除了要将其文化要素与校风、学风融合以外,他应该将本土化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啦啦操活动中有自我认同感,贴近自身,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内容本土化
在高校啦啦操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致力于将本土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根据高校所处地理位置的特色,在啦啦操动作中加入当地方舞蹈、民俗特色等,尤其是将民族舞蹈元素穿插其中,让体育项目与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相关,基于浓厚的民族风情吸引更多学生感受啦啦操体育项目的内涵。
(三)师资本土化
在我国高校教学传统的理念影响下,很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并不注重啦啦操教学培养,因此,在现实教学中缺乏专业性师资队伍,随着新课标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增强师资力量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本土化培训,尤其是对外籍教师而言,投身于本土化知识培训步骤尤为重要,只有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本土文化特色科学合理结合,才能够有效探索啦啦操教学新成果,合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有充分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在啦啦操教学有序开展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借助高校教育发展优势,使啦啦操教学紧跟时代潮流,跟随国际发展走向,打造自我特色。
(四)音乐本土化
当前高校开展的啦啦操活动中采用的大多为流行音乐,缺少本地相关的音乐类型,因此,立足于本土化视角,高校教师需要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本地特色民俗的相关音乐,将民歌、民乐细节融入啦啦操教学,同时在开展教学时,要正确的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要求音乐必须要与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本地化的音乐特色。
总结
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运动,啦啦操活动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在本土化视角下,高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向,充分挖掘本土化元素与啦啦操活动的契合点,将啦啦操运动的教学理念、内容形式、师资力量和音乐类型充分本土化。本土化融合不仅有助于啦啦操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全方位发展的提升,更有助于展现啦啦操文化特色,为高校教育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