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

2020-12-06杨大军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杨大军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极限运动项目,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场地基础的探险型体育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一经传入,就受到我国众多户外人士的喜爱。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变得更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户外运动受到众多高校大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流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各类有关户外运动的社团的兴起建立以及宣传壮大,进一步促进了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宣传普及。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众多高校都在其体育课程中设置了相对应的户外运动课程。但是,户外运动是探索性的运动,属于极限运动或者次极限运动,非常具有挑战性以及刺激性,所以其危险性也比较高。综上所述,高校如果想要成功地在运动课程中融入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其首要条件必须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安全课程保障体系,减少甚至杜绝高校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一、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开展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工作

在开展户外运动课程时,要切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为了加强高校学生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工作,加强高校学生对于户外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促进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性的提升。为了促使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任教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方面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安全意识方面的提高,高校也应定期对安全教育任教教师进行统一理论培训与工作指导,确保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积极开展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急救护意识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的紧急救援能力,使参加户外运动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规避户外运动安全风险因素,减少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高校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风险意识,加强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

(二)建立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监督预警工作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可以在安全状态下顺利进行,高校应该注重户外运动课程监督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行为监督管理与技术监督管理两方面的内容,行为监督管理,即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的纠正与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技术监督管理,即教师对于户外运动设备及器材的安全系数监督管理以及对于学生错误使用运动设备器材进行纠正的安全监督管理。为了确保高校顺利建立户外运动课程监督预警工作机制,相关教师必须完善对于相关工作的活动信息的整理分析,并将信息数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准确预警。减少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加强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

(三)完善高校户外运动应急救援工作

为了保障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顺利开展,确保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开展的安全性,学校必须完善高校的户外运动应急救援工作。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户外运动应急救援知识教育与宣传,使学生在户外运动中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应急救援措施进行自救或者求救,降低户外运动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程度,学校也应该完善户外运动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学校户外运动的通讯工作、消防工作以及医疗等等工作的完善,提升高校户外运动的应急工作以及救援工作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

二、总结

综上所述,户外运动是一种富有挑战性与刺激性的、可以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新兴娱乐运动项目,它在带给我们健康与愉快的同时,也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各个高校都应从危险发生前、危险发生中以及危险发生后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在危险发生前减少危险的发生概率;其次,在运动中建立运动监督预警工作机制,在运动中给予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及时纠正,将危险事故从萌芽状态进行杜绝,避免危险事故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在危险发生时及时进行杜绝;最后,只带学生如果发生危险后,如何进行自救与求救,完善学校的救援工作,使学生即使遇到危险,也可以将危险的伤害降到最小,及时得到救援,保证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安全进行。有效地构建良好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