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
2020-12-06孔艳凤
孔艳凤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镇中心完小,贵州 铜仁 565300)
前言
由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大脑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对教师提出的教学方式作出反应,接受教师为学生讲解的教学内容,教学效率非常高,而且由于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为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锻炼,能够有效活跃学生大脑思维,发掘学生智力无限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一、倡导多样化解题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解题方法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题思路和学习方式的要求特别高。由于学生思维发展过快,在做题中经常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发散性思维过强,导致很多容易得分的知识点,都发生丢分的现象,降低考试成绩,为了保障学生考试成绩稳步上升,在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会引导学生固定使用单独一种或两种解题方式,保证做题的准确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从某些角度上而言,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倡导多样化解题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寻找解题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有理有据,找到具体使用这种解题方式对应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凭空想象得出结论。
二、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实际状况为学生设计解题多样化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效率,切实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探讨,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教师为其设计解题多样化训练。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加以过多的评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因为,俗话说殊途而同归,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锻炼计算过程上。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相关教学内容时,有的学生会采取(长+宽)*2的方式计算,有的学生就会使用长*2+宽*2的计算方式。两种方式计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就是,第2种方式比第1种方式多算一个步骤。
三、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大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为了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身临其境般感受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多样化方法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讲了一个鸡兔同笼的故事:把鸡和兔子放到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一共有12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36只脚。问一共有多少只鸡和兔。这道题的问题有好几种答案,让学生根据概率的算法解答问题或者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答案,开发学生大脑,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逆向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缎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断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逆向解题思维。正常的解题思路是学生根据各个已知条件进行排列组合,得出最终结论,而逆向解题思维则是在通过已知条件,已经能得出结果,往回推导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比如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可以拓展为(a+b+c)*2,那么请问(a+b+c)*2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呢?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作图,或代入数字等方式推断图形a、b、c之间的关系,推断图形为正六边形。通过以上方式,锻炼学生逆向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正确的使用多样化解题方法,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亲身体验的数学题目加以体验和质疑,使用不同的方式来验证结果,深度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能力,为学生高层次数学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