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
2020-12-06梁琼
梁琼
(贞丰县连环乡联合小学,贵州 贞丰 562200)
引言
全面培养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兴趣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发展以及情感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好语文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是学生进行自学的良好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对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了较强的目的性,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具体的预习指导工作中,教师开始可指导学生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提纲应该越出越简略,最后发展到不给提纲。同时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一定要有检查预习的措施,及时表扬预习方法科学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预习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实践证明,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学生听课效率及学习积极性要明显高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
二、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语文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乐趣,同时还能对生活细节进行全面捕捉。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丰富联想中反复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同时,教师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其中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小学生生性好动,而课外活动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课外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中既使学生学习到了课堂内无法学到的知识,又拓宽了视野,扩展了学习思路,对提高学习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重视作业的布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也是巩固知识的必要形式。有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全部掌握,且在学习过程中受遗忘规律的影响,学生最终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及时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和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作业要求上不能强求一致,同时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家庭作业,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抽时间进行检查,对学生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设置比赛,每一学期通过一次班级写作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设置奖品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奖惩明确,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写作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荣誉,带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作文效率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从不同方面提高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让小学生从兴趣中提高对作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