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基层意识与就业促进的实践探索

2020-12-06汪建刚路坦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汪建刚 路坦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以此来引导和鼓励广大高校学生去基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目标值相差甚远,归根结底是目前大学生的基层意识不够强。

一、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学校是疆内各大专院校的在校本科生,调查的专业有理工类,政法类,农业类,畜牧类,草业类,机械制造类,计算机与软件开发类等七大专业,其中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的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为主,问卷的题型多样,包括选择、填空和简答。最后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考虑过去基层就业,积极去基层就业的学生占总人数不到百分之十。

二、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工作的原因

有些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发展,然而有些高校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发展,他们选择去基层发展的原因是,第一,目前国家大力扶持基层工作,对于基层工作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无外乎是一种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去基层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基层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会磨练人的意识和锻炼人的才能,这样一来可以让刚毕业的学生锻炼出不怕苦,不怕累,坚韧的优良品质;第三,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比较注重对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些学生来到基层通过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第四,国家大力扶持基层建设,在制度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保障,对个人发展搭建平台,采取优先考虑原则,同时在高校大力宣传基层就业发展优势,使学生被深深的吸引。

三、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原因

第一,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基层的一部分人民群众不尊重科学文化知识,甚至还有对人才排斥的现象,学生们都不愿意去;第二,大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基层工资待遇没有大城市的工资待遇好,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之后很难满足自己的日常消费;第三,基层发展机遇小,并且基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较差,一些设施和制度存在老化和不健全的现象,这会让刚进入工作状态的大学生工作起来面临很多困难;有些农村比较偏远,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城市里面大相径庭,文化氛围与城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会让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觉得生活方式太过单调。以上这些都是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发展的一部分原因。

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就业意识

(一)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政府应该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对于鼓励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基层就业岗位,政府对于一些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实到实处,鼓励非政府企业积极吸收和引入刚毕业的大学生,降低门槛。同时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自主创业又缺乏资金和经验,政府应给予支持,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引导学生的创业之路,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

(二)学校应大力宣传和积极培养基层就业的学生

学校应把国家有关大学生基层意识和就业促进等方针落实到实处,积极地向学生宣传,引导学生关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对于有意愿去基层工作的学生学校应积极为其讲解到基层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让其坚定信念;学校应积极的与基层保持联系,以便于为基层输送优秀人才。

(三)高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饭碗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少甚至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已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已不再因循守旧。

总之,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应该认清现实,认清自我,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消除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家对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引导大学到基层就业的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明确基层是基础,国家和个人的成长阅历离不开基层的磨练,要培养“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赤子情怀,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当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有机融合,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发展道路披荆斩棘。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制度保障,关键在于科学规范公平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畅通人才发展交流渠道,这样才能夯实基层社会发展繁荣的基石。

结束语

积极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基层发展提供了高学历人才,这对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的锻炼和成长以及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基层意识和择业标准,学校应给予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