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包豪斯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改革的启发研究

2020-12-06WuJu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包豪斯研讨

武 军/Wu Jun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是以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为标志,1949年在此校基础上合并成立国立美术学院,并由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1950年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到今天,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艺术教育由传统的方式走向现代,再由现代迈向当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美术教育者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前行。

一、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教学提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比重远远大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作品缺少艺术思想与文化内涵,甚至有抄袭现象。从整体上看,美术院校专业理论教学薄弱的问题已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理论课问题。现在的美术院校中通常会设置一些理论课,比如艺术与美术概论、设计与美术史等课程,大都作为文化课由公共课部的教师授课。院系中设置的大部分都是实践类的课程,鲜有由专业教师授课的适合本学科方向和专业特点,并与之联系密切的专业理论课。虽然实践课程中都会有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由实践课程教师讲授,客观上讲,实践课程理论内容非常必要,适合课程设置的整体要求,但是如果仅此完全代替专业理论教学,其在系统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上还是有相当的局限和不足,所以应当在专业院系中设置专业理论课程。

其次授课方式问题。无论是文化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中专业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单向授课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的达标程度不高。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这就需要推动课堂革命,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1],因此需要改变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德国包豪斯艺术大学研讨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现代艺术教育开端是以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办的包豪斯为标志,它对世界各国艺术教育影响延续至今。1956年,庞熏琹先生参加创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教学中就有其早年游历包豪斯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艺术教育通过香港以及日本的途径,接受并吸收了包豪斯的思想。现在我国美术院校普遍采用的基础课教学,就源于包豪斯当初设计的“初步课程”。

现今,包豪斯大学经过艺术教育的革新与创造,依然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学,它秉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拥有系统、严谨的艺术教育体系、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优势对于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进步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包豪斯的课程

包豪斯艺术大学的课程系统且严谨:

1.理论教学有Seminar(大学研讨课)和Vorlesung(大学讲课)。

大学研讨课:教师提供课题给学生,让其选择课题进行理论研究,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并讨论。

大学讲课:理论内容,集中授大课,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可参加,不用事先预约报名。

大学研讨课主要进行理论的研究,而大学讲课是通识性的理论教学,它们主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水平以及进行专业的理论研究。

2.实践教学有Fachkurs(专业课)、Werkstattkurs(工作坊课)和Workshop(工作室课)。

专业课:在此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计算机软件、艺术专业技术等,提高技能。

工作坊课:在不同的车间中进行技术操作学习与练习,比如木工坊、材料工坊、印刷工坊等。

工作室课:在不同专业的工作室中进行技能学习,比如摄影、影像等。

专业课讲授各专业技能,工作坊课是长学时的操作课,工作室课是学时集中的技术实践课,它们主要进行艺术的技术与艺术实践的训练与学习。

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Project(主题课)。

主题课:是重要课程,就是根据事先拟定的主题或实际项目进行实践艺术创作,某些主题课还会有联系紧密的研讨课、工作室课程和专业课,供学生必修或选修。

主题课作为艺术创作课,学生以创作艺术作品或完成实际项目为目标,是包豪斯艺术大学中最主要的课程,它是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虽然不一样的课程模式其教学目标与方式不同,但是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不可或缺。包豪斯艺术大学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行”“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教学特点。

在德国的艺术类院校,除现代高等教育的课堂集中授课形式外,传统的“师徒制”仍是艺术院校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只是教授取代了师傅,教授的独立工作室取代了作坊。以教授工作室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起源于注重技术传授的师徒制,但在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改良下,它所强调的是必须把设计理论教育和车间的手工操作结合起来的教育理念,催生了现代高等教育中操作性学习与理论性研究双线并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2]

(二)包豪斯的Seminar

包豪斯大学的Seminar课程,意译是大学研究讨论课。Seminar是德国的格斯纳于1737年创办,并在哥廷根大学引入到大学的教学中。在1810年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中,Seminar发展成课程教学模式。现今的Seminar是德国艺术院校重要的教学方式,笔者曾经留学德国,而且在包豪斯艺术大学留学多年,对于这种对德国学生普通、对中国学生特别的Seminar教学模式感触颇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选课。包豪斯的学生通过可在书店购得的Vorlesungen(目录),可以查询每门Seminar课程,比如任课教师、课题、课程目标、限选学生(适合本课题的专业或年级)、上课地点与时间等。每学期开学伊始,学生自由选课,经汇总通过后,可以参加Seminar学习。

然后是教学。在Seminar的第一次课上,教师论述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并列出多个子课题让大家挑选,学生个人或是组成三人以下的小组选择子题目,在一定时间里完成Referat(研究报告)。然后,课堂上学生宣讲个人或小组的研究题目和内容,所有学生可以就此课题进行研讨,教师也会参与进来,并适时地给予指导,拓展课题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是模式。其一研究过程:学生要在课下进行个人学习与研究,组员们分工明确,再集中研究成果并讨论综合,最后完成Referat(研究报告),一般情况下,学生经常会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和研究。其二辅导教学:虽然集体授课时间固定,一般为一周一到二次,时长4课时以内,但是教师一般在其他时间列出单独辅导时间,学生和小组成员可以在预约时间向教师寻求专业辅导与帮助。其三评价体系:评分标准是依据每位同学在学习研究中的过程以及研讨时辩论水平高低给出成绩,在认真研究基础上得出的新观点、新内容都会得到肯定。其四研究能力:根据教学计划,包豪斯的学生每学期都应该选择一门Seminar课,高级学习阶段有四个合格的Seminar课程证明可以申请毕业创作,这样所有学生在整个大学,尤其是高级学习阶段都有理论研究课学习,可以坚持连续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探究水平。

包豪斯艺术大学的Seminar课程教学,突出显现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特色,许多新颖的艺术观点和思想,都会像火花一样在Seminar课程之中闪耀。

三、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研讨课教学模式设想

通过对德国包豪斯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普遍采用的Seminar(研讨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中获得启示,为了提高我国美术院校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辨的能力,应该在建设专业研讨课教学模式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专业理论研究教学

高等美术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避免局限地认为艺术创作凭借手上功夫,观点与创意最终是通过相应的技法和技术表现出来的观点,所以学习过程主要以学习、训练技术与技法为主。教学中应当在重视、强调创意的同时,挖掘和思考好的创作思想与创意从何而来,学生创作的作品肯定不是技法的堆砌,而是具有思想内涵与灵性。因此,在美术院校的专业院系中普遍设置专业理论研究课程(研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快专业理论人才建设

当前在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传统专业和新兴专业,除个别院校外,师资的学历结构已经过渡到以硕士为主,正在逐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比例,教师教学类型以实践为主,学科和专业中具有较好艺术理论研究的师资不足,不足以支撑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因此,应重视艺术学科和专业的理论教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引入专业理论人才的同时,积极促进现有“实践教师”向“艺术导师”的转变,加快专业理论教育人才的建设,补足理论教学短板。

(三)推进课堂革命,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的艺术研讨课程设置不足,研讨形式的艺术理论课就更是少见。艺术理论文化课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单向模式授课,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不容易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一般。因此,为了实现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推进课堂革命,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建立独立研究、师生探讨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研讨课,把沉默的课堂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

(四)建设研讨课教学模式

Seminar课程对于我国的教育界其实并不陌生,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时所接触到的习明纳尔教学方式其实就是Seminar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正是由德国传入英国的。费孝通先生后来将这种教学方式带回国内,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他还将这种教学方式用他自己的译法译为“席明纳”,并给予风趣的解释:席,即席地而坐,大家围成一圈;明,即探明事理、明辨真理;纳,即广纳博采。[3]

德国魏玛包豪斯艺术大学普遍采用的Seminar(研讨课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思辨能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借鉴建立研讨课,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艺术教学与科研统一,可以提升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开设面向本学科和专业的研讨课,可以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其主动、自主、自觉地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并能进行学术讨论,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思辨能力。

在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设置研讨课课程可以采用以下模式:首先是小型班制,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每学年应上一门研讨课,上课时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下。其次是课时量,每周集中授课研讨课时为4课时以内,以宣读研究报告和讨论为主,研究报告是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完成的,任课教师可以在其他时间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是课题式教学,在一个主课题下设多个小子课题,学生可以选择进行研究,比如大课题是“包豪斯研究”,子课题就可以设为“魏玛包豪斯、德绍包豪斯、柏林包豪斯,包豪斯在美国、包豪斯在日本、包豪斯对中国的影响等,以及包豪斯的基础教学、包豪斯的工作坊、包豪斯的大师/教师、包豪斯的经典作品……”。最后是评价,研讨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问题发现与思考、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学评价的依据是解决过程(课堂讨论)和最终结果(研究报告)综合考量。研讨课重视教与学的有效互动,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勇于探索和有效研究,所以教学过程不是固化的,而是灵动变化的和充满活力的。

四、结语

艺术家个体对自我、对社会、对历史、对未来等等的思考与反思直接会影响其艺术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创作缺少文化性、没有思想内涵则是不可想象的。美术院校的学生需要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所以,在学习阶段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应努力推进建设专业理论研讨课,推动课堂改革,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流的艺术学科和一流的艺术专业,不断提升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注释:

[1]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05-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802/t20180206_326931.html.

[2]范英豪.焦虑与反思——德国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01):156-162.

[3]李心峰.艺术学需要“习明纳尔”——关于艺术学教学方式革新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4,27(05):30-34+58.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包豪斯研讨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百年包豪斯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