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2020-12-06陈礼元
陈礼元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中心校,广西 上林 530506)
一、情绪管理内涵
情绪属于个体主要的心理活动,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有着主要意义,通常来说,情绪对人的功能体现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适应功能,情绪属于个体适应环境生存发展的主要手段,第二,动机功能,情绪会为个体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增强和放大作用,从而激发个体行为,第三,组织功能,情绪会对个体其他心理活动进行影响,最后,信息功能,情绪会向他人传递个体内心感知和需求。情绪管理特指个体结合情绪上述功能,尽量管理个人情绪,培育积极情绪,处理消极。基于心理学角度,情绪管理特指个体借助某种机制和策略,改变,管理自身或他人情绪的一个过程,让其在表情行为,主观体验和生理活动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
二、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情绪作为人主观经验的存在,会对个体行为进行支配,所以,有必要基于个体行为出发,研究个体情绪,并作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让个体一直保持积极的情绪,处理消极情绪。特别对于教师来说,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历来被称作无私奉献的实施人,但近些年,不断出现的师德缺失的事件,也让外界开始关注教师的情绪管理。教师课堂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显示出来,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凭借亲切的动作,舒缓的话语和带有微笑的提问,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受到其正面的影响,主动积极的回答问题,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在外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在课堂上,教师如果用严厉的表情呵斥学生,学生也会直面感知教师的负面情绪,整个氛围会变得尤其紧张,带给学生极大的压迫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均有负面影响。作为班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阶段中,教师要尽可能克服不良情绪,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师消极情绪的来源
和其他人一样,教师也是社会成员之一,也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事矛盾,家庭问题等多种情况的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教师的个人情绪。对于教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个人情绪。除此之外,教师消极情绪的来源也包含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很多教师选择这个职业是因其轻松,安稳,还有一部分教师仅是将此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并不喜爱这个职业,所以在课堂中,部分教师态度松散,并不会积极的提前备课,也不会关注个人知识的储备,强化自身学习。
三、教师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和做好课堂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学会调节消极情绪
在课堂中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比如上课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传纸条,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合理调节自身情绪,要了解学生处于控制能力较差的阶段,还未形成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难免会犯错,教师应当作出积极的引导,而不是严厉的苛责,否则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其产生厌学情绪,抵触课堂,适得其反。教师要学会端正心态,控制消极情绪,比如可以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化解课堂意外情况,要在保护犯错行为学生自尊心前提上,对其他学生起到劝诫和警示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时间,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已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也要尽可能平复心情,稳定情绪,以朋友式的语言方式对学生引导加以劝解,切勿应用长篇大论的空洞教学,这样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总而言之,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切勿自乱阵脚,要学会应用合理的方法稳定课堂秩序,调解负面情绪,提高课堂质量。
(二)不让自身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教学
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教师身边的繁琐事务均会影响教师情绪,但教师切勿将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将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情绪强加在学生之上,在课堂上变得易怒易爆,让不少学生对此产生畏惧心理,生怕不小心触怒老师得到老师的斥责,回答问题小心翼翼,不敢积极思考,也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建议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要了解在课堂上你是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为人师表,为学生带来模范作用,因此,当察觉到自身不良情绪时,教师要尽快转变,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也要第一时间积极引导,学会找寻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协调彼此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强化教师本身的情绪管理
教师要做好认知调节,除了维持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氛围之外,也要对教学一直抱有激情,很多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只是为了谋生,并没有全身心爱上这个职业。建议教师改变此种思想,在教学中时刻保持正面的情绪,感染学生,获得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并在师生互动之下传递积极能量。要求教师要学会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要正确的看待每一件事物,提高心理素质和自身承受能力,也要尽可能的协调好师生关系,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要抱有足够的耐心,不要一味的责怪,要懂得放大学生的优点。同时,教师也要拓宽知识视野,强化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这对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均有促进作用。
结论
教师属于一个神圣的职业,不带肩负着传授知识,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主要职责,也要求对比其他社会成员来说,教师要具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以及包容心。在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站在学生的视角,以学生为中心,探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采取多种模式加以调节,在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完善心理素养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应变能力,学会培育积极情绪,化解消极情绪,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