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视域下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分析

2020-12-06郭瑞李琳茵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郭瑞 李琳茵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引言

中国的社会建设正在迈进全新的阶段,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不断发生着变化,过去以学历论成败的情况正在逐渐消失、是否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成了高水平人才的判断标准,为了适应这种人才标准的变化、也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地走进社会实现个人职业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调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分析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对如何实现专创融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专创融合视域下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专创融合”教育模式

专创融合是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变动力,也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是一种完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现阶段来看,我国一直在为构建创新型国家不断努力,而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势在必行,很多高职院校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所不能忽略的是,很多高职院校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学生参与机会少、创新课程偏重于理论的问题,许多创业活动无法形成规范化流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基本上难以维持,因此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迟迟得不到实现。以专创融合为基础进行高职教育,就是要让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且能够创新创业的人才,更是要让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实现有效的连接,从而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除了让学生到企业孵化器中进行实践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开展教学,这样一来就完成了教育和成果之间的转化,有助于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实际上,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迈进了新阶段,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二、专创融合视域下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搭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主动构建一体化实训模式,可通过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组建专业社团等方式确保实训模式的落实。另外,必须要以专创融合为中心,牢牢抓住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创新创业对素质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比如说,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校方面就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和案例等,组织学生进行营销实践比拼,从而让他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能得到锻炼。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之所以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主要就是为了给社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因此在以专创融合为出发点培养创新人才的时候,务必要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知识技能内容,最终达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目标。换而言之,学校方面在推动专创融合的时候,首先需要做好市场分析,明确不同行业创新创业的能力需求,并且以此为基础设计有针对性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让教育、比赛、研究融为一体,让理论、创新融会贯通,从根本上保障人才培养路径的合理性。换而言之,就是要在保证专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推动科研项目的落实和转化,从根本上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教师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究,采纳学生的优质意见和创新思路,共同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方案研究并最终付诸实施,从而摆脱过去教学、科研、实践严重脱轨的问题,让双创竞赛成为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动力,让科研项目成为促进学生创新的助推剂,通过科研项目来培养人才、通过竞争模式来培养人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参与专创融合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最后,推进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安排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分类,并把其内核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融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到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创新创业的技巧和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创新创业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牢牢把握住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点和分配程度,根据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判断课程体系的构成比例,比如说偏重理论的专业就需要适当控制实践活动内容,从而确保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合理性。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着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但是在高素质人才规模不断提升、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今天,依然采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现实的、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扭转人才培养思维,将专业化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融为一体,推进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