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探讨

2020-12-06刘远龙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刘远龙

(贞丰县者相镇纳窝学校,贵州 贞丰 562200)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作用。而作业评价则是课堂教学的后续,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要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调动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模式十分有必要。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现状和意义

多年来,数学给人以枯燥、刻板的传统印象,而作业效果也多是以对错来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评价方式单一,过度注重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方式在同一标准下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单向的交流,缺乏师生互动。

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作业的评价应该是以作业来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参照,更多地应该是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存在的错误,在此基础上进行纠正、帮助。由此,让小学生增强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学生性格、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智力的发展也有前后,因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分层次制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有的学生通过学习则会灵活掌握,而有的学生无法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实际运用情况,甚至出现占比和比赛分数混淆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类、分层评价。对于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书面鼓励或者当面鼓励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肯定;对于掌握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就作业中的错误部分“以作业带动复习”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再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分数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学习小组,这三类小组的学习标准和作业布置要求各不相同,A类要独立完成,并要预习下一阶段的学习;B类可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任务;C类可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同时鼓励了所有学生,还能让掌握较差的同学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考虑评价的多维度

教师在作业评价时不能仅仅只靠对错、分数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而是应该以作业的正确率为参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态度、能力、习惯等。所以,教师要以作业为工具,在作业评价时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实际水平,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做作业时的态度、情感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用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参与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教师作业评价时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指导学生从能力、思维方式上进行积极改正,从而通过作业查漏补缺,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三)考虑评价的多主体

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由于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做作业时的状态或者具体情况是教师所不能掌握的。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全班的作业进行互评,并给出评价结果的理由,如此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到作业评价中,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评价别人和自身的作业状况,知不足找差距鼓干劲。其次,教师要会同家长对学生做作业的状态、困惑、不足等进行掌握,让家长及时反馈学生课堂之外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也有参照和指导作用。

(四)考虑评价的持续性

小学生的发展不是哪个老师、哪个年级的责任,是整个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应该持续坚持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需要调动全体教师和整个教育阶段的积极性,通过口头反馈、书面评语或图形图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比如,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实施的个性化作业批改方式,打破了原来优良中等的单一方式,用表情包评语、极具创意的个性化评语引发网络围观,数学作业上的评语是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简笔画,加之老师的暖心话语,一时成为全国教育的热点,引得众人积极踊跃效仿,使得自己的老师不再是“别人家的老师”。

三、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巩固、应用所学知识的方式。作业应该成为师生互动、家长参与、学生为主的一种学习、成长的手段、方式,最终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

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瓦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的发现了依次的碎片的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