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初探
2020-12-06郑振蕾
郑振蕾
(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山东 济宁 272100)
引言
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内外兼修的功效,不仅可以锻炼皮肉筋骨,增强身体素质,而且可以磨炼精神意志,传承武术文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传统武术,教师必须根据武术教学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发扬传统武术文化
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如“道”、“和谐”、“意境”等,恰好契合了“和谐尚礼”的价值观念,而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武术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武术精神及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这对于学生继承、发扬武术精神及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武术学习比较崇尚武德,强调道德品质对习武者的重要性,要求习武者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师重道,具有伸张正义、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将武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不仅可以磨炼学生的精神意志,而且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更具礼貌及朝气,而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深学生对武术的了解
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它涵盖了技击、养生、哲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追求,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所以武术教学,教的不仅仅是几个动作、招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武术招式的学习,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当代社会,教师更应切实上好武术课,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武术的动作、招式,还要使学生了解武术招式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学习武术和练习武术的重要性,逐步修正学生对武术认识的偏差,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武术的态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武术学习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全面武装自己,积极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对武术教学内容加以合理设计,从而使学生对武术学习更感兴趣,练习起来更加生龙活虎。例如,在武术教学当中,教师不能运用常规的体育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常规的体育教学步骤通常分为开始准备(热身环节)—高潮(教学练习)—总结(反思归纳),但是武术教学需要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通常较短,所以教师必须将教学步骤加以简化,可以简化为开始(教学练习环节)—结束(归纳总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武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优美。每一个武术招式都有一个优美的名称,这些武术招式名称大都化用于谚语或典故,如白鹤展翅、金鸡独立、凌波微步、降龙十八掌等等。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用招式名称进行讲解,从而使武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弓步前指可以叫做“仙人指路”;二脚起可以叫做“大鹏展翅”等等,教师通过运用武术术语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仿佛真正置身于古代江湖当中,而这对于提升学生武术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三)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呈现一定的顺序性,即自上而下的顺序,离身体中心比较近的肌肉群发育会比较迅速,离身体中心较远的脚部、手部肌肉群发育会比较慢。因此,教师在进行对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不能选择招式过于复杂或运动强度过大的武术招式,避免招式过于复杂,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武术招式更好的了解、掌握。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武德文化及武术文化的教育。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如“尚礼”“宽以待人”“惩恶扬善”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武术文化加以合理筛选,使之成为武术教学的素材,从而真正做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武术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不仅是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传统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筋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磨炼学生意志,传承武术文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武术教学加强重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合理选择武术教学的内容,不断优化武术教学的手段、流程,从而切实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使学生对武术加深了解、提高兴趣,而这对于武术的传承发展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