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2020-12-06李春枝
李春枝
(宁夏中卫市第五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尤为突出。学生的基础状况、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也就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形成尖子生“吃不饱”,中差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激情,后进生课堂听不懂。教师必须贴合实际,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性,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合理化的分层
应注意程度差不多的可归为一层,分层是成绩的分层,能力的分层,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分层的目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可以降级。
二、教学目标要细化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具体可行教学目标。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学生努力后能够达到,以便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例如对a类学生可以涉及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于b类学生可以设计灵活性和难度稍大的问题,对于C类学生可设计有适当难度的问题,对于D类学生要求只涉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梯度小,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要灵活分层
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应努力做到低起点,梯度多,层次面向全体,要尽可能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将不同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不同类学生,这样整个课堂,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人人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当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解决,或者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或者老师给予一定的点拨启发引导。
四、课堂分层练习
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练习。分层练习中要把握难度,按层次编制练习题,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二)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层练习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我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清楚地认清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管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