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2020-12-06李义容
李义容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重庆 404000)
引言
目前,国家职业培训的目标是培训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职能的人才。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学习上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使得他们很难控制。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如果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就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一定要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陈旧落后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中职院校凸显的弊端更明显,中职院校的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相对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之时,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来进行讲解,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教学的内容,而且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也没有理解到中职院校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中职院校的教师也没有对学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导致很多的教师和学生沟通中出现问题,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管理上的问题较多,因此需要对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改善和优化,但是现阶段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还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加强[1]。
(二)模式陈旧
一些学校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然而,在新的情况下,旧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合学生管理。目前,学分制管理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它削弱了学生班级的概念,鼓励他们建立不同的课程群体。班集体的凝聚力正在减弱。得知了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束缚降低,致使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三)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不够
对于中职院校的生源来源来讲,一般都比较复杂,里面有特困学生,也有很多的辍学待业青年,但总的来说,生源的素质差距较大,很多的学生是非常积极的,但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的消极,对于学习的内容,未来的目标都没有明确的计划,在学生管理方面,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管理是学生部门和校长的责任。就是只要按照课程安排来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由于这种态度,一些老师甚至把学生的事情交给校长,这使得学生管理更加困难。
二、对策
(一)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现阶段很多的学生和中职院校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意义不大,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掌握实用的技能。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可以更为主动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确保教师从积极和合作的学习角度开始,解决管理问题,实现管理目标教育。
(二)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改变管理方式,促使学生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要让这一项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会更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和看法。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作出辅导,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学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他们关系最亲密,父母也是最爱孩子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因此双方之间相互关心,相处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将家长这一环节也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给这一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很多的学生在家里不会主动向父母提起学校的事情,很多的学生会报喜不报忧,害怕父母为自己担心,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向往自由,希望父母不要过多的干预自己的事情,而且父母正是工作比较繁忙的阶段,很多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繁重,对于孩子的关心也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对于细节的观察。因此重视学生以及父母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能够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非常大的帮助[2]。在学生有一些不良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沟通采取应对措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工作模式比较陈旧的是现存的问题需要积极分析并加以解决。要提升这一项工作的效果,可以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处理好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等这些方面入手,为这一项工作效果的提升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