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玩梗』玩坏了世道人心

2020-12-06

时代邮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口误化粪池快捷键

玩梗,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快捷键”。应该说,无论玩梗还是造梗都是个技术活,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或灵气,不懂得把握机会,缺乏基本的应变,不对网络流行语或热点事件有所了解,是不可能听得懂梗,更遑论玩梗。而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如果年轻人不懂梗、不懂玩梗,未免太落伍了。

年轻人玩梗不是坏事,他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也充满风趣,时不时玩玩梗,除了调节气氛,也能享受思维的快乐,还能增加认同,何乐而不为?比如,很多人对谐音梗感兴趣,谐音梗更像是一种“故意的”口误,一个巧妙的“口误”的确能让严肃的气氛变得俏皮。在我们身边,确实会经常听到谐音梗,看似不经意的“口误”却能活跃气氛,十分有趣。

玩梗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年轻人最喜欢玩梗。究其因,年轻人视野开阔,捕捉的信息丰富,还善于联想,是最会造梗和玩梗的群体。同时,无论造梗还是玩梗,都有利于年轻人社交,加深彼此认同。比如,有报道提及的一个案例:每当有体育明星退役的新闻,朋友圈便会刷屏“我的青春结束了!”后来这句话渐渐演变成简短的3个字——“我青结”。当“我青结”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后,诸如“学校门口的烧烤店关门了,青结。”“我最喜欢的漫画完结了,青结。”等,都让人会心一笑,如果同伴之间使用,可带来共鸣,增进感情。从这个角度看,“玩梗”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快捷键”,在网络社会中传递“你懂我”的群体认同。

梗能不能造得准、玩得溜,往往离不了合适的时机。如果不是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人群,乃至恰当的氛围,玩梗就失去效果。比如“很难不”在一些年轻人中流行,当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后,有学生脱口而出一句“很难不支持”,懂的人自然懂,为之解颐,而老师呢则不解风情,get不到这个点,便肯定道:“不错,双重否定表加强语气。”这只能带来尴尬。但是不能嘲笑老师太古板,毕竟不是所有的梗都能让人会意到。

有些梗不能造也不能玩。以“化粪池警告”为例,这个梗被一些媒体评为“年度最恶臭的梗”。数月前,杭州来女士失踪案告破,自此,“化粪池”成了流行语。有网友调侃:“昨晚跟媳妇大吵一架,我随口说了一句:化粪池警告!今天的她跟以往不同了……所有家务都做了。”而跟帖网友纷纷附和道:“不听话的时候,两吨水解决一切问题。”“现在还年轻,舍不得,过几年老了直接化粪池。”……这当然都是开玩笑,但这样的玩笑很拙劣,这样的玩梗很恶劣,让真正有底线的人感到心理不适。

显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开玩笑,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当成梗。玩梗也得讲究底线,拿捏住分寸。如果越界了,就会适得其反;如果挑战公序良俗,乃至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该受到谴责。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谐音梗:“大哥,你怎么出这么多汗啊?”“因为我是‘水瓶座’的啊。”这样的表达轻松自如,又有点意思。梗,人人会玩,但玩出档次,玩得自然,玩得让人共情,并不容易。说到底,玩梗也是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不能自作聪明,不能自降格调,更不能自负地挑战大众的心理承受力。

玩梗让人生洋溢着趣味,这是好事,只要别跑偏了,别突破下限,有趣味的梗不妨多一些。

猜你喜欢

口误化粪池快捷键
灵活使用快捷键秒变WPS办公达人
为Word功能指定快捷键
都是口误惹的祸
记一次跑步比赛
口误
玻璃钢化粪池的性能分析
口误
电商按下脱贫攻坚“快捷键”
浅议小区化粪池的设计
我家有个“口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