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澳大利亚亚洲移民问题的最新力作
——评张秋生著《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新移民问题研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
2020-12-06
于明波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在澳大利亚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移民构成了澳洲的历史和社会,也改变了澳洲的历史和社会。”[1]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亚洲移民历史悠久,以中国移民为主的亚洲移民曾对澳大利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进入澳大利亚的亚洲移民规模很小,不占主导地位,也不被重视。20 世纪70 年代初,澳大利亚废除了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白澳政策”,公开声明其移民政策是“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并积极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此背景下,亚洲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澳大利亚,进而对澳大利亚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国内外移民问题研究学者的日益关注。
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教授从事澳大利亚研究已经30 余年,在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移民史领域建树颇丰。近年来,他潜心研究澳大利亚的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问题,指出移民政策是澳大利亚人口迁移的一个调节阀,它影响着亚洲移民的流向、速度、数量、职业分布、教育程度等基本社会特征,因此,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张秋生教授新近出版的《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新移民问题研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一书[2]就是他近年来的又一力作,此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最终成果。在此,着重介绍此书的主要内容与特色,以飨读者。
一
全书共有45 万余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除绪论和附录外,正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作者对国际人口迁移概况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还介绍了主要的人口迁移理论,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理论界的进展与成就。作者着重考察了战后澳大利亚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况,认为在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的作用。
移民政策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社会公共政策之一。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探讨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指出二战的深刻影响、亚洲国家地位的提高、澳洲经济发展的需求、亚洲移民素质的改善以及惠特拉姆政府的改革等因素是战后至20 世纪70 年代澳大利亚调整亚洲移民政策的基本原因。
本书的重点是第三章到第五章。作者论述了澳大利亚在不同时期的移民政策,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在20 世纪70 年代之后作为澳大利亚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澳大利亚的移民与民族政策,使得亚洲移民人口迅猛增长,带来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各亚裔族群的社会特征也受到影响。作者发现,虽然这种影响在各亚裔族群上表现各异,但整体趋势大致类似,即族群人口迅速增加、移民人口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提升、英语能力有所改善、技术移民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以及移民群体更加年轻化,等等。[3]
在第六章中,作者分析了经济动因、党派博弈、公众舆论以及外交因素等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基本动因。在第七章中,作者总结到,经济因素在澳大利亚移民选择标准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多元文化主义仍将是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基础和主流;澳大利亚移民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澳大利亚移民政策调整的主要特征是移民政策将继续与外交政策相适应。据此预测,未来澳大利亚的亚裔数量与社会地位将会继续提高,并对澳亚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作者以宽阔的学术视野勾勒出了战后,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的演变进程及其对亚洲新移民的跨国迁移模式、职业与经济模式以及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
该书目前是国内第一本对澳大利亚亚洲移民研究作全景式透视的著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作者研究视野广阔,视角独特。当前,国内学界关于澳大利亚移民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但是在亚洲移民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对象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窄,不成体系。作者高屋建瓴,从全球化视角出发,将澳大利亚亚洲移民研究置于全球化大潮流的背景下,运用国际移民理论,系统地考察了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的演变,有力地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
在分析亚洲移民群体时,作者运用个案研究法,在微观层面上对不同时期的澳大利亚亚裔社会进行“解剖”,分别从人口特征与人文特征两个方面概述亚洲新移民的主要社会结构特征,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移民政策的演变对亚洲新移民产生的影响以及亚裔社会的变迁。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本著的研究是带有尝试和探索性的”,因而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澳大利亚移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研究水平。
其次,研究资料的权威性、多样性与独特性。书中引用的大量资料,尤其是移民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政府(国家统计局、移民局)公布的人口普查资料、政策文件、统计图表、调查报告等权威资料,以及作者在澳洲查阅的一批珍贵罕见的档案资料。全书还使用和参考了澳政府各职能部门、教育与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报纸媒体的各种英文文献资料,为本书的论述提供了扎实可靠的依据。[5]
此外,作者还依据相关材料自行整理了很多数据图表,如关于亚洲新移民的主要社会特征的变化与分析,作者从各种零散的资料中挖掘出移民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教育背景、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主要结构特征的数据。以第222 页图5-5“2011 年澳大利亚中国新移民和印度新移民人均/家庭收入状况表”为例,作者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印度移民的人均周收入与家庭平均周收入均高于澳大利亚平均水平,这与其英语语言能力、受教育水平、职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据此得出,印度新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澳大利亚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凡此种种,不仅使研究直观生动,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作者的治学严谨与深厚的学术功底。
再次,作者运用了跨学科的理论方法。移民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范畴。目前,学界关于澳大利亚移民问题的研究方法已从单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历史学研究方法外,作者还运用了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个体访谈,以澳大利亚的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移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移民的主要社会特征、变化及其与澳大利亚社会的内在互动,并从中总结出澳大利亚亚裔社会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本书的做法对于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亚洲移民问题研究向“总体史”方向发展具有实际价值与典型意义。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笔者认为,作者以中国、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的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仍然不够全面,如对于澳大利亚的韩国、日本移民和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等其他亚裔移民的人口迁移模式、社会经济特征、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应根据其重要发展特点逐步加以补充与探讨,相应地增加对其他亚洲新移民的个案研究。此外,还可以多加关注比较研究,尤其是华人新移民与其他亚裔移民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与特点,以总结澳大利亚亚裔移民新的发展规律以及更好的理解亚裔移民社会的演变趋势。
[注释]
[1] 戈登·福斯主编:《当代澳大利亚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迪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3 年版,第33 页。
[2] 张秋生:《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新移民问题研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年。
[3] 参阅张秋生:《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新移民问题研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第97~250 页。
[4] 同上书,第8~42 页。
[5] 同上书,第391~40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