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点

2020-12-06

工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视点公共服务疫情

新视点 强制休假”不能变为“强制假休”

深圳市前不久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强制休假”制度,引发公众热议。(8月18日 《北京青年报》)

点评:

“强制休假”的提出与“倡议休假”相比显然更进一步。但是,“强制休假”究竟是海市蜃楼还是美好风景?在深圳市提出“强制休假”之前,很多地方早就提出:必须休年假,建议2.5天休假制度,每天工作尽量不要超过8个小时,不能以给了加班工资的名义剥夺职工休息权益。

然而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水中月和镜中花,眼看着“触手可及”,实际上却“遥不可及”。不仅法定休息日不能得到休息,有的地方还变本加厉。为了不被追究责任,一些单位还强制职工写下“自愿放弃休年假”的协议,或者是制造虚假休年假名单,把“强制休假”变成了“强制假休”。

“强制休假”的重点在于“强制”二字,而“强制”谁才是关键。“强制休假”需要被“强制”的是用人单位。健康中国的提出是理智的选择,是民生的利好。以健康名义制定的“强制休假”制度是该强硬起来了。“强制休假”不能再是花拳绣腿,不能再“只说不练”。

新视点 “脱网一族”不能成为遗忘死角

近日,在大连地铁站,一位老人因为没有出示“健康码”,乘车受到阻拦。事情不复杂,却上了热搜,一面是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工作人员,一面是搞不定“健康码”却执意进站的老人家,谁占理?疫情期间数字防控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让一些老人“急得团团转”。(8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点评:

疫情期间,类似事件不断在各地轮流上演。纵观这些事件的发生,表面看是技术因素,或是沟通出现了问题,但其背后实则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能部门在对待民生利益上重视不够,没有俯下身子进行实地调研,政策出台过于草率。尤其是,公共政策制定者,没有把“老年群体不能熟练操作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这个重要因素考虑进去,再加上,公共服务缺乏应急预案与相应配套措施。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因为使用“老人机”,难以融入数字社会,成为“脱网一族”。而公共服务部门,往往忽略这道“鸿沟”,没有为老年群体过多考虑。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疫情,为了让老年人“不掉队”,公共政策制定应主动“适老化”,“脱网一族”不能成为遗忘死角。在确保疫情安全的前提下,防控措施要给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公共服务要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如此,不但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包容性,也能让公共政策充满善意与温度。

新视点 过劳的危害,是对全民时间管理的检验

近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布的数据中,有关国人休闲的占比时间引发热议。除去工作和睡觉,2020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 2.42小时,比2018年少了25分钟。专家表示,超长时间工作影响健康,工作效率也高不了。(8月17日《科技日报》)

点评:

过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另一方面,超长工作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是走向事态的反面。国外的实践证明,通过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为职工心理健康投入1美元,可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5-16美元。事实上,一个员工长期在高压环境中工作,无论是个人的工作状态还是实际效率都会受到影响,若能得到适度的休息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比超长加班得到的结果更好。

从成因上分析,主要因素在于超长加班的企业文化,挤占了员工的休闲时间;再加上带薪休假等制度未能得到落实,员工的休息权未能得到实质性保障。不过,除此之外,劳动者在主动争取上的意识不足,也是权利得不到保护、就业环境难以优化的关键因素。

加班有其合理性,在明确的标准下,如何看待和管理时间,则需要个体的努力与实践。一个成功的人士,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大师;而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必须懂得如何管理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高效率,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在一张一弛中掌握原则和边界。

新视点 终身服务,百万年薪招聘太任性

8月19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市场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南直聘”发布海南椰树集团招聘职业经理信息,称总经理有百万年薪、有别墅奖、有分红股奖、有海景房奖,待遇优厚。招聘信息显示,除满足学历和工作经历等条件外,应征者要承诺做到“两不”,即忠诚不谋私、顾事业不顾家,此外,还需承诺终身在“椰树”服务。目前,招聘信息已经删除。(8月20日《南方都市报》)

点评:

能够打出“顾事业不顾家”的招聘条件,恐怕任何人都能看出,该企业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招聘,哗众取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免费宣传企业和产品。果然,效果是达到了,可一边倒的恶评难有任何加分的效果。

心中只装着工作,宁可众叛亲离、六亲不认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值得提倡,即员工可以不顾家,但企业不能提倡这种精神,除了要给予合理的回报之外,更要遵守劳动法这个大前提。否则,就是对员工合法权益的剥削,除了受到谴责,也要受到处罚。

以抵押房产的方式承诺终身服务,也是法盲才会提出来的要求。如果都靠承诺,还要劳动合同何用?就算是把这些内容写进合同,也是显失公平的无效合同,对应聘者毫无约束力。防止应聘者学到经验后跳槽,这样的出发点无可厚非,可就业市场从来都是双向选择。员工无法胜任工作,企业有解聘的权利;员工做出贡献却无法得到合理回报,自然也有选择一走了之的自由。

猜你喜欢

视点公共服务疫情
战疫情
虚拟视点插值中参考视图选择策略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环境视点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