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与应用探讨
2020-12-05王静
文·王静
血站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其学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业务水平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血液相关科研活动的记载和个人科研情况的真实反映。针对血站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的规范化、标准化档案材料,可以让血站管理者对血站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有更全面的认知,便于血站规划人力资源建设方案,也可为血站科研人才招聘、培养、提拔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目前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与收集范围基本相同,很难真实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要血站给予足够地认识和重视。
一、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模式探讨
(一)管理方式规范化
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不同于血站一般的人事档案,应该有针对性地、重点地、专项地收集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档案,并对其建立区别于人事档案的专业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空间单独存,并安排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的内容,会随着血站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经历、职称变化以及论文发表、科研成果的取得进行实时更新,这就需要定期做好档案的续订、更新、补录等工作以及相关记录。同时,要对新引进的科研人才进行及时建档,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限于血站人事编制数量的制约,血站专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有限,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材料在血液科研部门管理,有些职称材料又由人事部门管理。这种分散管理方式,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档案收集不及时、管理不集中、保存不完整、使用不方便,因此可以运用人事部门或者血液科研部门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联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的模式,让档案信息的管理相对集中。
(二)开发利用便捷性
血站除了本身的采供血业务,更肩负着血液科研的任务,需要依托专业技术人才档案资源,为血站提供科研方面的决策依据和参考资料。有着“科研强业”愿望的血站管理者应认识到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在专业技术人员调配、血站人力资源开发和血站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敦促血站依托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入开发利用专业技术人才档案,为血站科研水平提高和血站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二、做好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技术人才档案保持敬畏之心,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地管理好、维护好专业技术人才档案。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严防档案丢失、损毁等问题的出现。另外,血站要把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血站工作考核中,运用考核来督促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并通过相关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来量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进行深度分析,以满足《血站管理办法》对血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能要求,达到才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效果。
(二)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招录懂档案业务和血站业务的专业人才,负责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使其尽快成为懂业务、会管理、通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大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鉴于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储存空间,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快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速度,确保专业技术人才档案信息管理方便、使用便捷。
(三)制定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制度
血站档案管理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根据血站已有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特点和要求,出台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的收集范围、归档标准、管理要求、利用规定,制定出具体的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移交、保管、借阅、保密等规章制度,并确保相关规章制度得到规范执行。要将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管理制度、规定纳入到档案岗位目标考核中,推动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的动态管理,保障其规范化、制度化可操作性。
随着血站事业的快速发展,血液科研越来越引起血站管理者的重视,建立血站专业技术人才档案是推动血站科研发展、科学化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也是血站档案管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血站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血站智力资源优势,为血站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