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质:大学音乐教育的本真要义

2020-12-05邓珺芳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大学素养

邓珺芳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回归即指回还本真,返回本来。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脱离人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与文化范畴,更是具有天然的人文属性,其根本宗旨是铸魂“育人”、是立德“树人”[1],其本质特征就是人文性。然而,在当今大学音乐教育与日常生活世界中,却大量存在着音乐与人文偏离的现象,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文化成绩不佳者之晋升高教之阶的观念遍及整个社会,也时时处处弥漫着把音乐课程当成“唱歌课”和“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课”的做法,这明显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宗旨与本质,偏离了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核心的正确轨道,也失去了音乐教育的人文意蕴。因此,人文回归是大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勘正。

一、音乐与人文的内在耦合

所谓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表达人类现实生活及其思想情感的听觉性审美艺术。所谓人文,是指由人生产和创造出来的一种与人有关的先进性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音乐与人文,表面上看并无关联,但深究之则可发现:一方面,人文本身就内在地涵括着音乐和艺术;另一方面,音乐是艺术,是“人为”的审美艺术,也是“为了人”的审美艺术,归根到底就是与人有关的人文性的艺术。毕竟音乐之所指是人文,能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与人的社会生活现实。正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用有组织的乐音符号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就是音乐艺术。可以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由声响构成,但这些声响却不再是物理的事实,而是人的创造,充溢着人的精神。”[2]

二、音乐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核心要义

所谓音乐教育,即由“音乐”加“教育”二字组合而成。其中,音乐主要起着表达思想情感的功能,而教育则致力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合而言之,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课程来实施教育培养人的活动。因此,音乐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核心要义,首先在于音乐教育的人学性,其次在于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就音乐教育的人学性而言,正如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对灵魂灌输节律及和谐,以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节律及和谐能造就身体和心灵的优雅,以及对具体形态中美的认同和敏感。”[3]简言之,音乐教育是为着影响、教化和涵养人而存在,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而和谐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由此观之,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只有立足人文、依靠人文,为了人文的音乐教育才是最本真的教育。爱因斯坦也曾说:“只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人借助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4]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凸显和倡导“人文”的核心理念,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授受的同时,更应特别关注学生对人、对事、对人类生活于其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或者说,回归音乐教育的人文本质,在音乐教育中凸显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事音乐艺术专业的,大多认为只要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就可以走遍天下。

就音乐课程的人文性而言,我们强调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把音乐课程定位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层面对音乐课程人文性的定位。所谓人文学科,实质上就是关于人类价值、精神表现和人文情怀的学科知识体系。事实上,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课程,扎实的专业技能当然是课程的立业之本,但专业之根仍在于人本身,在于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境界、价值信念等诸多人文因素,这才真正称得上所谓“艺术的精神”与“艺术的动力”。但也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由于人之内心的人文动力常缺乏一定的恒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尘世之灰尘所遮蔽,因而借助外在的人文教育措施进行“清扫”与“祛除”。显然,外在的人文教育举措的形成更多地依靠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这个平台,所以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

三、培育人文素养的大学音乐教育之归旨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为表征的内在品质和综合风貌。所谓大学音乐教育,是大学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指通过音乐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细胞与艺术修养的教育实践活动。换言之,大学音乐教育主要是指以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陶冶品德情操,传承音乐文化,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从大学音乐教育活动过程来看,一个是作为教育实施者的高校音乐教育者或高校音乐教师,一个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无论是对教育实施者而言,还是对大学生而言,具备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进一步凸显音乐教育中文化背景与文化知识的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这无疑意味着,这四大支柱中,共同透射出文化知识与文化水平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性。详细地说,只有当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对艺术教育而言,贫乏的人文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更何况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更具人文情怀和知识底蕴的艺术学科门类,它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生活情感、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关注人类心灵秩序。因此,在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我们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关系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人文学科的熏陶。

(二)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从根本上看,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具有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培养的载体。为此,首先要让大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更为注重艺术美的熏陶与鉴赏能力,要善于把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那些极具美感、富有冲击力与感染力的亮点展示和呈现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地去感悟美、发现美、追求美,提升他们的美学修养与厚度。举例说,古今中外的优秀民歌、艺术歌曲、经典曲艺,是人类文化中蕴涵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瑰丽宝珠,本身具有历史传承性。又比如,《音乐鉴赏》课中所呈现出的精妙绝伦的人类灵魂的呼声,无论是其情感之真挚、思想之深邃,都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审美境界和鲜明的审美意蕴,也展现出了无尽的人性之美。其次,要用名人的榜样力量来感化学生。追溯人类音乐艺术的发展史,有着大量的德艺双馨的音乐名家。他们的艺术成长史、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热烈拥抱、对艺术情感体验的无比真挚等,都是音乐艺术学步者的学习榜样。其三,大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培养。先不说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注重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社会,就音乐艺术而言,特别是合唱、重唱、齐奏、合奏、音乐表演与舞蹈等艺术活动就是一个协同配合的艺术展现过程,没有合作,遑论音乐艺术。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并逐步调整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6]

总的来说,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大学音乐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专业的深广度,自然就能为自己储备了给学生一杯水的能力。然而,讲到教育,一般都是指针对受教育者层面的一种作用体现。[5]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的教育对象。从根本上来说,人文素养是一个公民(特别是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的、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准社会公民)的必须素质与综合修养之一,同时,在促进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上有重要价值。一方面,人文素养也必然会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历史已经证明,越是那些大师级的艺术家,越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他们博览群书,不拒小流,终成大海。总而言之,人文素养之于大学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大学生音乐教育的根本性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人文大学素养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大学》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